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世一重因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二世一重因果,佛教术语,是《成唯识论》记载的曾流行于唯识学派中的一种缘起理论,类似于分位缘起的三世二重因果说,但是以二世而不再按三世划分十二缘起支。
概述
二世一重因果学说中,二能引支、五所引支和三能生支,共为因,
学说内容
“ | 此十二支,十因二果,定不同世。因中前七,与爱、取、有,或异或同。若二、三、七,各定同世。如是十二,一重因果,足显轮转,及离断常,施设两重,实为无用,或应过此,便致无穷。[4] | ” |
十二缘起支三分,前七支造业[2],中三支润业[5],后二支受果[3];以润业之身死,受果之身生,这个死生间隔为世;十二支中,前十支为因,后二支为果;如果烦恼业因在过去世,则异熟果在现在世或未来世;如果烦恼业因在现在世,则异熟果在未来世。
学说起源
此学说可考见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6],《瑜伽师地论》在缘起支定义中分别介入了五种子,但未将其中的五缘起支等同于五种子,《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有类似诠释[7]。
现代研究
注释与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