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松学舍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二松学舍大学(日语:二松學舍大学/にしょうがくしゃだいがく、英语: Nishogakusha University),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三番町6-16的私立大学。1949年设立。大学简称二松。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5年1月9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1月10日) |
大学历史源于1877年三岛中洲创立的汉学塾。1928年设立二松学舍专门学校。1949年转为新制大学。现校区分为东京都千代田区的九段校区(本校区)和千叶县柏市的柏校区。并且两个校区还设置了大学附属高中兼初中(只限柏校区)。 [1]自二松学舍毕业的著名人物有夏目漱石、嘉纳治五郎、犬养毅等。[2][3]
Remove ads
概观

历史
二松学舍的前身为1877(明治10)年由汉学家三岛中洲在东京麹町一番町(今•东京都千代田区三番町)开设的汉学塾。1949(昭和24)年改建成二松学舍大学。其校名“二松”的来源为庭院中象征不变的节操与坚贞的两棵松树。“学舍”则是来源于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蓝田县丞厅壁记》。1881(明治14)年的二松学舍塾生共计300名,与当时的福泽谕吉的庆应义塾,中村敬宇的同人社近乎同等。
建学精神(舍训)
二松学舍所倡导的“育英”精神,是来自三岛对于当时已步入明治时代且引进西方文化的日本,表示出“学习东洋文化才是日本该有的样子”的忧虑。三岛以“修养自身治人者可养成为一生有用之人”(原话:己ヲ修メ人ヲ治メ一世ニ有用ナル人物ヲ养成スル)为保证东洋学的延续以及培养国家有为的新时代人才为目的。
教育和研究
该校分为文学部、国际政治经济学部两个学部以及两个研究科。可取得教师、图书管理员、文艺员资格证。
大学学部
•文学部
•国文学科 •国文学专攻 •影像·戏剧·媒体专攻
•中国文学科 •中国文学·日本汉学专攻 •中文·韩语专攻 •书法专攻
•都市文化设计学科 ·信息文化专攻 ·观光媒体专攻 ·国际日本学专攻
•历史文化学科 ·日本史专攻 ·欧美·亚洲史专攻 ·思想·文化史专攻
•国际政治经济学部
•国际政治经济学科 · 国际政治专攻 · 国际经济专攻 ·法律行政专攻
•国际经营学科 ·国际经营专攻
研究院研究科
•文学研究科
·国文学专攻 (博士课程) ·中国学专攻 (博士课程)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科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攻 (1~2年制修士课程) ·东亚经济·商务计划
•国际日本学研究科
·国际日本学专攻 (修士课程)
校风和特色
当时的明治时期有很多司法省法学校、陆军军官学校的司法官和军官以塾生的身份在考试中使用汉文。三岛也尽力于书法兴旺,同样开设后书学院的比田井天来也进入二松学舍学习,二松学舍也在当时算是极为罕见的专修书法的私立大学。
在二松学舍学习过的夏目漱石在他的文学作品《留级》中记录了自己当时求学的样子。夏目和三岛弟子兼之后成为该校舍长的山田济斋为同年1867(庆应3)年出生。两人共同在三岛门下学习。
Remove ads
知名校友
•舍长
三岛中洲:该校创立者。前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宫中(皇室)顾问官、明治三大文宗之一。
涩泽荣一:第3代舍长、实业家、大藏省官僚、对《论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现代化解释,他的《道德经济合一论》符合了三岛的思想,二人时常无话不谈。为该校编制了《二松学舍讲义录》。
吉田茂:第5代舍长、第51任内阁总理大臣、政治家、外交官、幼时在汉学塾中学习而形成了被汉学深深影响的人格。
•毕业生
夏目漱石:日本代表文豪,一生追求着文学的他曾在少年时代于二松学舍求过学。这也磨练了他在日后的写作中添加的儒教伦理观以及东洋审美观。并且促成他留下了许多汉诗和俳句。他当时求学的名为:盐原金之助(本名:夏目金之助)
嘉纳治五郎:柔道的创造者、教育家、19岁成为该校塾生。他确立于普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基础,致力于教育的振兴。也为中国留学生的教育做出了贡献。在二松学舍创立的同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教柔术的学校,而他也入门了天神真杨流。
犬养毅:第29任内阁总理大臣、政治家、于五一五事件被海军•陆军学生枪杀。
相关链接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