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重疏洪道

臺灣新北市境內排洪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重疏洪道
Remove ads

二重疏洪道位于台湾新北市,是一条长约7.7公里、宽450至700公尺,面积约424公顷的排洪道,左右堤岸与新北市的五股区新庄区三重区芦洲区相邻,为“大台北防洪计划”之一环。设计之初主要用于防洪,由于占地广阔,后来延伸兼具休闲保育的功能。

事实速览 二重疏洪道 Erchong Floodway, 流域 ...

历史

背景

1963年,葛乐礼台风造成台北淹水,当时中华民国政府认为是因为淡水河河道在关渡附近太窄影响排水,于是在1964年爆破淡水河在台北盆地出口最窄处的狮子头隘口天然屏障“鸟踏石”,结果适得其反,原本每个月只要防堵两次大潮,后来变成海水天天倒灌,导致原为良田的塭子川河口一带土质盐化,无法种植。[1]

建设

1973年,经济部水资源局统一规划委员会提出“台北地区防洪计划建议方案”,修建沿河堤防及开辟二重疏洪道,但因经费庞大财政困难而搁置。1979年,行政院会议决议办理台北地区防洪计划,时程分为三期,内含堤防工程、排水工程及桥梁工程。二重疏洪道于1979年奉行政院核定《第1期防洪计划》,于1982年开始实施,并于1984年完成,主要开辟长达7.7公里的二重疏洪道,及兴建低堤及排水工程以保护三重、芦洲、淡水河右岸及基隆河左岸[2]

抗争

1984年,中央政府征收洲仔尾(五股乡洲后村、竹华两村和更寮村的部分土地)为泄洪区而废村,后开辟疏洪道。当时中央政府强制洲仔尾居民搬迁,居民虽然极力抗争,但是最后还是被迁至芦洲灰磘重划区,今芦洲忠义庙即是从洲仔尾迁建。

后续

第2期防洪计划从1985年至1987年,为加高堤防高度,使之达到200年洪水频率。第3期防洪计划于1990年开始,于1996年完成。保护范围包括新庄、五股、三重、芦洲、泰山等地区。

2002年,由二重疏洪道生态保护联盟著手推广与保育五股湿地,2004年起台北县政府交由荒野保护协会认养三年,并成立“五股亚态生态园区”。

生态环境

Thumb
四斑细蟌

二重疏洪道北侧之湿地为濒临绝种四斑细蟌之栖地,北方连接关渡自然公园,南方临华江雁鸭公园。[3]

保育物种[4]

水质

二重疏洪道之水源为邻近区域所排放流入,多为住宅区及工业区多。据水利署2012年4月统计,新北市普及率为45.99%,可知有大量生活废水流入疏洪道内。加上时有工厂排放污水,流经水域之植物枯萎,严重影响生态机能。2010年郭正翔、石柏冈、张文亮,调查研究二重疏洪道水质显示,检测点于疏洪三路与疏洪八路交界之处,依水质之河川污染指标(RPI),污染物之成分项目溶氧量(DO)、生化需氧量(BOD)、悬浮固体(SS)、氨氮(NH3-N)转换(RPI)点数,检测得到数据的点数为6.5,属严重污染等级。[3]进而影响政府所做的净水型湿地,使其效用无法达成生态永续保存之终极目标。

特色

新北大都会公园

二重疏洪道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以休闲运动方向为主,生态为辅。疏洪道周遭的设备脚踏车[5]棒球场篮球场溜冰场等,公园设施则有野花公园荷花公园阳光运河微风运河等,新北大桥为最新地标。

公共设施

桥梁

Thumb
二重疏洪道暨重要桥梁

(由上游往下游)

省道台64线台64线经过二重疏洪道西侧堤防全线。

桃园机场捷运以高架方式经过二重疏洪道三重段东侧堤防。

抽水站

二重疏洪道之堤防上,于入水口处分设抽水站及水门,以调节水量。

二重疏洪道的抽水站[6]

  • 工商路抽水站(竖轴式)
  • 五股抽水站(沉水式)
  • 洲子洋抽水站(沉水式)
  • 顶崁抽水站(竖轴式)
  • 鸭母港抽水站(竖轴式)
  • 鸭母港二抽水站(竖轴式)
  • 化成抽水站(竖轴式)
  • 二重抽水站(竖轴式)

未来开发与建设

二重疏洪道“秀英花”全面复育计画

秀英花原名“素馨花”,属于制作花茶原料,在日治时代在三重芦洲地区大量种植,提炼香水,与冬茶、春茶制花茶的原料。秀英花是当年三重“水岸花都”的美景代表,还曾是“三重市花”,但后来被向日葵取代。三重社区大学校长刘世伟向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争取,希望大范围复育并获得支持,于2017年3月23日踏勘并成立“三芦香花文史平台”,盼望未来万顷花田会成为“三重四月雪”。[7]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