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五峰乡 (台湾)
臺灣新竹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五峰乡(泰雅语:Tatoba';赛夏语:Kilapa:;台湾客家语海陆腔:ngˊ fungˋ hiongˋ)位于台湾新竹县南部,新竹县的山地乡之一。东邻尖石乡,南邻苗栗县泰安乡,西邻苗栗县南庄乡,西北至北邻分别为北埔乡、竹东镇和横山乡。乡内人口约有4千多人,是新竹县人口最少的行政区。族群结构上主要为台湾原住民泰雅族及赛夏族,仅有少部份客家族群及战后大陆移民。

Remove ads
历史
在清代光绪 13 年(1887)台湾省建省后,隶属新竹县大嵙崁抚垦局五指山分局管辖,日治时期则属五指山抚垦署管理的番地。明治 31 年(1898)改由新竹办务署树杞林支署蕃地。明治 34 年(1901)改隶新竹厅树杞林支厅番地。大正 9 年(1920)改制为新竹州竹东郡蕃地。民国时期初期,则又改制为新竹县竹东区番地。
民国 36 年(1947)改制为新竹县竹东区五峰乡,下辖大隘、竹林、花园、桃山等四村。民国 38 年(1949)则又与角板乡(今桃园市复兴区)、五峰乡、大安乡(今苗栗县泰安乡)划成新竹县新峰区,至民国 39 年(1950)改制为新竹县五峰乡,沿用至今[1]。
地理
五峰乡的前身为台湾日治时期新竹州竹东郡直辖的台湾原住民蕃地之西南侧,战后才改制为新竹县五峰乡。五峰乡位于新竹县西南隅,境内超过三千至两千多公尺的高山林立,分为大隘、桃山、花园、竹林四村。
“五峰”一名通常被认定为因五指山(五峰山)(海拔1062米)而得名。
五峰乡水系由高至低主要为爷八堪溪、霞喀系溪、麦巴来溪、上坪溪及花园溪。于竹东镇与头前溪汇合,经新竹旧港入海。
2014年公告五峰乡土石流潜势溪数共15条[3]
- 桃山村: 5
- 大隘村: 5
- 竹林村: 1
- 花园村: 4


根据新竹县五峰乡户政事务所及新竹县政府民政处统计,2024年底五峰乡户数约1.8千户,人口约4.4千人,是新竹县人口最少的行政区[4],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桃山村与竹林村,2024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1,644人与422人[5]。
政治
Remove ads
五峰乡公所是五峰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五峰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新竹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五峰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3课3室等6个内部单位及1个附属机关[6]。
五峰乡民代表会是五峰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五峰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五峰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2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7]。
五峰乡行政区划 |
- 大隘村(十八儿社 Sipazi),五峰乡行政中心。
- 花园村(Mayhuman/Babalahoi)
- 竹林村(Takunan)
- 桃山村(Blangaw/Babalangaw)
Remove ads
教育
- 新竹县立五峰国民中学
- 新竹县五峰乡五峰国民小学
- 新竹县五峰乡花园国民小学
- 新竹县五峰乡花园国民小学竹林分校
- 新竹县五峰乡桃山国民小学
交通
- 县道
- 乡道
- 林道
- 其他道路
- 清石道路
- 公车客运
- 捷乘客运
- 【5628】竹东-下公馆-五峰
- 【5629】五峰-清泉
- 【5630】竹东-下公馆-五峰-清泉
- 金牌客运
- 【观光8号(台湾好行观雾线)】 高铁新竹站-竹东火车站-软桥村-清泉-观雾山庄
旅游
- 清泉风景特定区
- 清泉温泉
境内的“清泉温泉”旧名“井上温泉”,在日治时期就相当著名,大正3年(1914年),设温泉疗养所。泰雅族语称为Ulai Pejitan,意为山洞温泉。[9]
- 五峰乡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
此亦为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流放来台湾时,最早被软禁的居住地之一。
- 三毛梦屋
- 原住民族馆
原住民族馆 - 清泉森之蛹艺术村
霞喀罗道路又称为石鹿古道,自井上(今新竹县五峰乡清泉)至控溪(今尖石乡秀銮村),自桃山新道路分岔处,沿霞喀罗溪往上游至霞喀罗大山鞍部,大正11年(1922年)3月底完工。[9]
- 雪霸国家公园
- 观雾森林游乐区
- 银丝瀑布
- 八仙瀑布
- 谷燕瀑布
- 谷燕步道
- 雪霸休闲农场
- 白兰休闲农业区
- 和平部落休闲农业区
- 赛夏族矮灵祭
两年一度的原住民赛夏族矮灵祭场亦在五峰乡境内 ,每每吸引国内外无数的旅客涌入部落。
- 赛夏族巴斯达隘祭场
- 井上警察官吏驻在所遗址
大正2年(1913年)霞喀罗冲突时,警部补井上国太郎驻扎于此。大正4年(1915年)6月15日,以井上国太郎作为分遣所之名称,设置井上分遣所,作为“シヤカロ-隘勇线”之警备单位。大正10年7月24日,改称井上分警戒所,大正11年(1922年)4月1日,改置井上警察官吏驻在所,设有巡查部长1名。终战后,改名为清泉派出所。[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