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人口集中地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人口集中地区是日本国势调查中设定的统计意义上的地区。其英文名称为“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简称“DID”。其定义为市区町村区域内,人口密度在4000人/km2以上(平成2年/1990年以前为调查区),且与满足该条件的邻接的单位区人口之和超过5000人的地区。此外,机场、港口、工业地带、公园等城市倾向强的基本单位区即使人口密度低,也属于人口集中地区。人口集中地区的指标常用于区分城市和农村,或表示狭义的都市中心地区的规模。
定义
以基本单位区(基本単位区)[注 1]为单位,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单位区即为人口集中地区。[1]其合计人口称为DID人口,DID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称为DID人口比或城市化率、城市人口率。[2]
具体而言,如下图所示,有A、B、C三个地域,其中B和C满足密度基准。[注 2]若B地域的总人口为6000人,C地域为4000人,那么只有满足规模基准的B地域才能被定义为人口集中地区。
实际上,既会有一个人口集中地区都没有的市町村,也有存在多个人口集中地区的市町村。
问题点
人口集中地区概念的由来
由于“昭和大合并”使市町的区域大幅扩大,市町区域内包含了广阔的农村区域,“市部=大都市、中都市”,“町=小都市”,“村=农村地区”的公式不再成立。统计上无法区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导致了诸多不便。因此,自昭和35年(1960年)起的人口普查设定了人口集中地区。下表显示了昭和35年起的市及DID的数量、市部人口比例及DID人口比例(东京都区部视为1市,联合的人口集中地区视为1个人口集中地区)。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