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卡丸溪
中華民國河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卡丸溪(泰雅语:gong Qwaxanngahi[1]:48)是台湾高山河川,大甲溪水系源头支流的一段,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其流路左右分隔东南侧的中央山脉与西北侧的雪山山脉,离溪不远为太鲁阁国家公园与雪霸国家公园,为其间的廊道。始于发源雪山主峰东北侧的七家湾溪与发源罗叶尾山东侧的有胜溪汇流口(武陵农场的入口迎宾桥)。往西南流到志佳阳部落(泰雅语:Sqoyaw,又有汉名环山)西北侧,发源于雪山主峰西南侧的右股支流司界兰溪在此汇入。再续流至台七甲线65K+500处清泉桥与松茂(太保久)间,即清泉桥下游约1公里处(台七甲线65K,清泉桥上游约700多公尺处,为发源自合欢山的左股支流合欢溪与南湖溪汇流处),以右股与发源自南湖东峰的南湖溪汇流后,始称大甲溪。
Remove ads
溪名
伊卡丸溪在过去历代官方地图中多被标示为“大甲溪”、也有将志佳阳社司界兰溪汇流口以上标示为“七家湾溪”。日治时1907年起调制的《蕃地地形图》,今称“七家湾溪”之处(即武陵农场流域)标示为「キヤワン溪」 (Kyawan kei),“大甲溪”标示在今南湖溪之处,而今伊卡丸溪这段溪流并没有标示溪名[2]。亦有文献将这段溪流称为“キヤワン溪”(泰雅语:gong Qyawan,与今七家湾溪同名)[3]:40页注1[4]:50,亦有记载为“カウヌ溪 (Kaunu kei)”或“カワナウ溪 (Kawanau kei)”(泰雅语:gong Qonaw,与今有胜溪同名)[5]:516[6]:102。1920年全台地名改正后,习惯将河川主流全流域称同名,传统上认为大甲溪主流为伊卡丸溪这一支而非南湖溪,而改将大甲溪标在伊卡丸溪这一支。1924年调制的《陆地测量部五万分一地形图》在右股支流司界兰溪于志佳阳社汇流处以上标示为“キヤワン溪”(与今七家湾溪同名),汇流口以下标示为“大甲溪”,今南湖溪处标示“南湖溪”。战后初期的官方地图大多均依此标示,1944年起调制的《远东美军制图局五万分一地形图》即以此为底图,此溪段英译标为“Kiyawan-kei”,随后联勤版地形图又以美军地形图以及从日方接收的地形图为底本,过去诸版官方地图除了只在1954年及1956年调制的《联勤版五万分一地形图》(后者俗称《老五万》)有标示“伊卡丸溪(Kiyawan-kei)”及“伊卡丸溪(I-ch'ia-wan Ch'i)”,对照其图面英文译写,应为“七家湾溪”的误写,1957年调制的《联勤版二万五千分一地形图》同溪段即标示为“七家湾溪”(北邻图幅标示“大甲溪”)。然1924年调制的《陆地测量部五万分一地形图》所标示的“キヤワン溪”邻近“キ”字的上方恰好有一标示为针叶林的“^”角形符号,可能被联勤制图人员误认为“イ”,于是误[来源请求]译为“伊卡丸溪(I-ch'ia-wan Ch'i)”。1980年代以后各版本的经建版与国土测绘中心地形图均标示为“大甲溪”(早期各版本《经建版地形图》一直到思源垭口都标示为“大甲溪”,后期则七家湾溪汇流口以上改标示成“有胜溪”)。OSM标示此段为“伊卡丸溪”。[2]
Remove ads
生态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