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捷尔缅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捷尔缅语(Itelmen、Western Itelmen或Kamchadal等),又称西伊捷尔缅语或西堪察加语,是通行于堪察加半岛西岸一带的语言,属于堪察加语系。在1993年,此语言仅有少于一百人的母语使用者,其中多数人是居于科里亚克区几个聚落的老人。据2002年的调查显示,有3180人在族系上属伊捷尔缅人,但他们几乎都是俄语的单语使用者。尽管如此,目前有对此语言进行语言复兴的尝试,而当地的数所学校也教授伊捷尔缅语。

伊捷尔缅语是目前唯一存活的堪察加语族语言,它有两个分言,分别为瑟丹加方言(Sedanka)和乌卡方言(Xajrjuzovo/Ukä)。
Remove ads
历史
本来伊捷尔缅语通行于整个堪察加半岛地区,且有可能亦通行于千岛群岛北部。兼并堪察加一带并在当地建立军事基地的弗拉基米尔·阿特拉索夫(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Атла́со,其姓亦作Отла́сов),他在1697年时曾估计说当时有大约20000名的伊捷尔缅人;给出第一份关于与伊捷尔缅语与伊捷尔缅人文化详细报告的探险家史蒂芬·克拉什宁尼克夫(Степа́н Петро́вич Крашени́ннико)认为伊捷尔缅语有三种方言,但亦指出所有的伊捷尔缅语方言彼此是可相互理解的。
自阿特拉索夫之后,俄罗斯的毛皮交易者开始进住此区,而反抗俄罗斯统治的哥萨克人和伊捷尔缅人之间也常常发生冲突。许多的伊捷尔缅人被迫改信基督教,同时在十九世纪早期时所有的伊捷尔缅人都被迫使用俄语的名字。伊捷尔缅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通婚,也导致了一种称为“堪察大尔”(Kamchadal)的克里奥尔语出现,该克里奥尔语的痕迹依旧可见于堪察加一带的俄语方言中。
在苏联统治时期,同化的过程有所加强,伊捷尔缅人的社群被迫迁移,而其小孩也被送往需讲俄语的寄宿学校。在1930年代结束时,俄语是所有学校的中介语言,而小孩也自小就讲俄语。
但也是从这时开始,伊捷尔缅语开始有了书写系统,在1930年,一套为所有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语言设计的罗马拼音系统出现了,随后在1932年,一套为伊捷尔缅语设计的、有27个字母的系统出现了。在1930年代,有少部份的教科书以此字母系统书写,但这系统很快地就废弃不用。在更晚近的时期,一个基于西里尔字母的、有32个字母的书写系统,在1986年出现并开始使用。
Remove ads
现状
伊捷尔缅语现今是一种濒危语言,多数的使用者年纪都已超过六十岁且居住于分散的社区中;然而,复兴此语言的尝试亦存在著,而相关教材亦已出现。现代的伊捷尔缅语在单词、音韵和语法等方面都受到俄语的高度影响。
音韵
比起其他的楚科奇-堪察加语系的语言,伊捷尔缅语有著较多的音素,且在某些情境下准许复辅音的出现,它并有著与楚科奇语和科里亚克语等相关语言不同的母音和谐系统。
沃罗登(Volodin) (1997)认为伊捷尔缅语有以下的子音,以下所示者包括该些子音的发音IPA的符号及其相对应的西里尔字母。伊捷尔缅语的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它在擦音处有VOT,而在塞音处没有。[3]
除了上述的子音外,一些人亦认为伊捷尔缅语有喉塞音/ʔ/,并且有如/mˀ/、/nˀ/和/lˀ/等喉化的鼻音和边音。s和z有可能是齿龈后舌尖音而非齿龈音。此外,它亦可能有作为独立音素的唇化子音存在。
伊捷尔缅语有五个母音,也就是/a/, /e/, /i/, /o/,和/u/。[ə]亦出现,但其详细状态依旧不明。
形态学与语法
正写法
|
|
Remove ads
脚注与参照
参考文献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