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朗核问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朗核问题,简称伊核问题,是伊朗于1950年起开发核工业所引发的国际问题。伊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核心问题,并成为美伊战争的潜在导火线。2015年4月2日,伊朗、伊核问题6国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以系统性解决伊朗核问题[1]。
历史
1950年代,伊朗开始核能源开发,而当时美国与伊朗的巴勒维政府是盟友关系,伊朗在中东的作用可以有助以色列抵抗阿拉伯国家。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巴勒维下台流亡。1980年,美伊断交,其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两伊战争后对伊朗进行经济及军事制裁。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自2003年伊朗宣布成功提炼出铀以来,联合国已通过四个制裁伊朗的决议,美欧还出台了制裁法案。联合国对伊朗制裁主要集中在禁止伊朗参与国外核领域的投资、运输和金融活动。美国则切断伊朗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包括对向伊朗能源、贸易公司和央行提供物质支持的机构的制裁。2003年6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主席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来源请求]:“迅速纠正总干事巴拉迪在其报告中提到的伊朗在执行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立即和无条件地签署和执行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
”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决议要求伊朗[来源请求]:在10月底前公开其核计划,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突击检查其核设施,终止提炼浓缩铀 。11月26日,再次通过决议[来源请求]
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3月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批评伊朗没有公开其部分核计划。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协助解决核计划的剩余问题。6月底,伊朗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9月21日,伊朗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9月18日,理事会在维也纳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终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1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5年8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核活动。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
2006年开始,伊核问题六国开始与伊朗展开谈判[2]。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之一。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3]6月1日,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外长级会晤在维也纳结束。与会各方达成一项共识,在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的前提下向其提供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方案。[4]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和后处理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5]8月22日,伊朗正式向俄、美、中、英、法、德六国递交了伊朗对伊核问题六国方案的答复。[6] 10月25日,伊朗官方证实已成功安装了第二批铀浓缩设备,即164台离心分离机。[7]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737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8]
2007年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有关伊朗履行安理会1737号决议情况的报告。报告认定伊朗未能在安理会规定的60天限期内停止其有争议的铀浓缩活动。[9]3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闭门会议决定,将该机构对伊朗的55项核技术援助项目减少22项,有4项是国家项目,其余18项属地区或跨地区的合作项目。[10]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747号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11]3月28日,伊朗原子能组织中止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协定的部分辅助安排,以回应联合国安理会第1747号决议。[12]4月9日,伊朗总统马赫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伊朗已有能力进行工业规模核燃料生产。[13]
2012年8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称伊朗已经安装了完成一处深层地下核燃料生产设施所需的四分之三的核离心机。[14][15]
2015年4月2日,伊核问题各谈判方在瑞士洛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伊朗核谈判达成了框架性协议。这一框架性协议将为六月末达成最终的具体协议铺平道路[15]。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伊核问题六国经过漫长谈判后,就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及解除对伊朗的制裁问题达成协议。[16]该全面协议由正文及五个技术附件组成,五个技术附件分别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联委会及实施等五方面内容。伊朗还同意15年内将铀浓缩浓度限制在不超过3.67%的范围内,联合国对伊朗的弹道导弹制裁将保留8年。[2] 2016年1月16日,新华社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证实伊朗完成了开始执行伊核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美国白宫同日发表声明说,总统奥巴马已签署行政命令,根据伊核协议规定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莫盖里尼和扎里夫同日宣布,鉴于伊朗履行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承诺,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协议要求当天得到解除。[17]
Remove ads
2017年1月,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开始采取对伊朗强硬政策,先后退出伊核协定和阻止伊朗石油出口,迫使伊朗做出停止履行部分伊核协定的决定,伊朗核问题出现反复[18]。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将恢复对伊朗的制裁。[19]同时,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将暂时留在伊核协议,继续履行伊核协议内容。[20]2018年11月,美国宣布对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进行制裁,但中国大陆、印度、日本、韩国、台湾、土耳其、意大利和希腊从伊朗进口石油得到豁免,但有效期至2019年5月2日截止[21]。对此伊朗大为不满,2019年5月8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宣布将停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承诺,停止出售铀浓缩过程中产生的多余重水以及浓缩铀。但如果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能在两个月内为伊朗找到一个出售石油和处理银行交易的机制,伊朗将恢复履行这些承诺[18]。
2019年5月21日,伊朗将丰度为3.67%的浓缩铀产量提升4倍,不过该举措依旧在伊朗核协议框架内[22]。6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带去川普口信前往伊朗会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不接受安倍转达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口信,同时反向对安倍明确表示,不值得为特朗普传递任何信息。伊朗对美国没有任何信任可言,欧巴马时代与美国进行的谈判,都“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过去40年有许多美国总统都想摧毁伊朗,但均以失败告终,现在伊朗不会发展核武器。不过哈梅内伊特别说明“即便伊朗真计划发展核武器,美国也无可奈何,美国的禁令不会是伊朗拥核的障碍。而美国自身拥有庞大的核武库,没资格在核武器问题上对任何国家指手画脚。”[23]
Remove ads
2020年1月3日,美国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发起无人机空袭,刺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和圣城军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1月5日晚,伊朗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伊朗暂停履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第五阶段对伊限制措施,伊朗持有离心机的数量将不再有任何限制[24]。2020年5月,美国取消了“核制裁豁免”[25]。
2020年9月19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美国恢复所有针对伊朗的联合国制裁措施[26]。9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27个支持伊朗核、导弹和常规武器项目的相关实体与个人实施制裁和出口管制[27]。12月2日,四家中国和俄罗斯公司因涉嫌参与伊朗核计划而遭到美国制裁[28]。
2021年1月4日,伊朗宣布已恢复提炼浓度为20%的浓缩铀[29]。
2021年4月10日,伊朗启动纳坦兹核设施内的164台IR-6型离心机,这标志著伊朗开始生产浓缩铀[30]。4月13日,伊朗宣布开始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60%[31]。
Remove ads
2021年4月,伊朗核协议签署国开始重新谈判。5月1日,伊朗副外长阿拉格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部分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上,条文起草工作正在进行,但这项工作进展缓慢。[32]5月8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表示,他对重新恢复履行全面协议的谈判进展感到乐观,称“几乎所有主要制裁都已经解除”,但美国和其他协议方尚未回应。[33]8月,易卜拉欣·莱希就任伊朗总统后,谈判暂时中止。[34]11月4日,伊朗与西方国家决定于当年11月29日恢复核谈判。[35]
2022年2月4日,美国拜登政府恢复了对伊朗的“核制裁”豁免,即解除部分制裁。[25]
2022年8月4日,伊朗副外长兼伊朗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其他相关方代表举行会谈。[36]
2022年10月12日,伊朗原子能组织证实,在纳坦兹核设施中已启用新一套离心机级联。[37]
2023年,伊朗境内出现浓缩程度接近武器等级的铀痕迹。3月3日, 国际原子能总署署长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来到德黑兰与伊朗官员会谈。谈判结束后,格罗西表示双方同意重新连接数个核设施的监控摄影机,以恢复此前被削弱的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设施的摄影监控力度,并加快检查速度[38]。9月16日,格罗西表示,伊朗决定撤销指派在当地数名开展核查活动经验丰富的机构视察员,他强烈谴责“这不成比例和前所未有的单方面措施”,影响原子能机构在伊朗的核查活动的正常规划和开展。[39]
联合国核监督机构于2025年6月12日通过1项谴责伊朗不遵守应尽义务的动议,以在将本案送交联合国之前再度对德黑兰提出警告。伊朗随即强势回应,称将打造1座新的浓缩铀设施[40]。
Remove ads
2025年1月,流亡海外的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NCRI)指控伊朗正在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主导下研发远程导弹技术,部分设计基于朝鲜导弹模型。该组织称,“加埃姆-100”(Ghaem-100)与“西莫尔格”(Simorgh)等导弹可搭载核弹头,射程最远达3000公里(1900英里),能覆盖包括欧洲部分地区在内的目标。[41][42]目前这些指控尚未得到独立验证,但鉴于NCRI过往多次爆料后经核查属实,相关说法值得深入调查。[43]
2025年3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致信伊朗寻求重启谈判。[44][45][46]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后续回应称:"某些霸权政府坚持谈判并非为解决问题,而是企图强加自身期望",该表态被视为对信件的直接回应。[47][48][49]
2025年3月下旬,哈梅内伊高级顾问阿里·拉里贾尼表示,若伊朗遭受美国、以色列或其盟友攻击,将被迫发展核武器。[50]
4月,特朗普透露伊朗已决定就核计划与美国展开谈判。[51]4月12日,两国在阿曼举行首次高级别会谈;[52]4月19日在意大利举行第二轮会谈。[53]5月16日,特朗普向伊朗提出方案并警告需迅速行动“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54][55]5月17日,哈梅内伊谴责特朗普“在追求和平问题上撒谎”,称其“不值得回应”,并指责美方要求“荒谬透顶”。[56]他同时重申以色列是必须铲除的“癌性肿瘤”。[57]
2025年5月3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报告称伊朗已将60%纯度浓缩铀库存大幅提升至408公斤以上,较2月增长近50%,该纯度仅略低于武器级水平。[58]机构警告此存量若进一步浓缩可制造多枚核武器,并指出伊朗仍是唯一生产此类材料的无核武器国家,称此情况“令人严重关切”。[58]6月,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NCRI)披露伊朗正通过名为“卡维尔计划”的新项目发展核武器。据其指控,该项目承接先前AMAD计划,涉及塞姆南省六个致力于弹头及相关技术研发的基地。[59][60]
2025年6月10日,特朗普称伊朗在谈判中正变得“更具挑衅性”。[61]6月11日,伊朗国防部长阿齐兹·纳西尔扎德警告中东美军基地:“若冲突强加于我……所有美军基地均在我们射程范围内,我们将果断在驻在国境内实施打击”。[62]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随即撤离全部人员。[63][64][65]也门胡塞武装扬言若伊朗遭袭将对美发动攻击。[66][67]美军中央司令部(CENTCOM)提交多套对伊打击军事方案。[68]英国发布阿拉伯海湾船只威胁预警。[69]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向国会指称伊朗正试图实现核突破。[70]
2025年6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年来首次认定伊朗未履行核义务。[71]伊朗随即宣布将新建浓缩铀设施并安装先进离心机作为反制。[72]6月13日晚,以色列发动,旨在应对伊朗对“以色列生存“的威胁的“雄狮崛起行动”,对德黑兰、纳坦兹等城市的伊朗核设施、导弹工厂、军事基地及指挥官展开大规模空袭。[73][74]
6月13日当天,以色列作为空袭行动组成部分攻击该核工厂,伊朗军方声称击落一架以军无人机。[75]伊朗官方媒体称,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及两名高级核科学家在空袭中丧生:前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及德黑兰伊斯兰自由大学校长穆罕默德·迈赫迪·德黑兰奇[76]。
6月21日,美军轰炸福尔多燃料浓缩厂、纳坦兹核设施及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77]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宣称对摧毁福尔多设施负责,表示“伊朗关键核浓缩设施已被彻底夷平”。[78]
2025年7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批准伊朗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法案。该法案禁止国际原子能机构观察员进入伊朗境内核查。[79]
2025年8月,伊朗与欧洲多国达成协议,重启旨在全面恢复德黑兰核浓缩活动的谈判。法国、英国和德国表明,若伊朗拒绝参与谈判,可能通过“快速恢复”机制重新实施联合国对伊制裁。[80]
2025年8月28日,E3成员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拟对伊朗实施海外资产冻结、武器交易禁令、弹道导弹计划发展惩处措施,并进一步限制其军事与核活动。[81]E3外长致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的信函中指出,自2019年以来伊朗“持续蓄意中止履行伊核协议承诺”,包括“积累高浓度浓缩铀库存——此举缺乏可信民用理由,且对无核武计划国家而言史无前例”。信函详述伊朗在E3“始终恪守伊核协议义务”背景下的多项违约行为。[82]
该机制启动后开启30天窗口期,旨在促使“因拒绝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而引发危机”的伊朗重返谈判,否则将全面恢复制裁。据欧洲新闻台报道,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希谴责此举“毫无正当性、非法且缺乏法律依据”,并承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将作出适当回应”。[83]
Remove ads
核设施

纳坦兹核设施
纳坦兹位于德黑兰东南约220公里处,是伊朗主要的铀浓缩基地。[86]该设施包括地下燃料浓缩厂(FEP)与地上小型试点燃料浓缩厂(PFEP),地下厂区配备大型气体离心机级联。伊朗在此部署了数千台第一代IR-1离心机及更先进的IR-2m、IR-4、IR-6等型号。截至2025年,纳坦兹已将铀浓缩至60%的铀-235浓度,接近武器级水平。[87]伊朗还在邻近的"科尔加兹拉山"深处开凿新的离心机组装基地,其抗空袭能力可能显著优于现有主设施。[86][88]
该基地历史上多次遭破坏行动(如震网网络攻击与不明爆炸)[86]。2025年6月13日,在伊朗-以色列战争(雄狮崛起行动)初始阶段遭以色列空袭;[89]同年6月22日被美军轰炸。
福尔多(位于库姆市附近,德黑兰西南约100公里处)是一座建于山体内的地下浓缩设施。[86]该基地最初设计容纳约3000台离心机,于2009年曝光,其工程结构显示具备抗空袭能力。[86]根据2015年伊核协议,福尔多被转为无浓缩活动的研究基地,但伊朗自2019年起恢复其浓缩功能。截至2025年,伊朗已在福尔多使用先进IR-6离心机将铀铀-235浓缩至60%的浓度。[87][90]该设施规模较小但防御坚固,引发国际社会对核扩散的特别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受伊朗中止《附加议定书》影响,其核查人员已失去日常出入权限。[91]2025年6月,伊朗宣布计划在该设施增装先进离心机。[92]
布什尔核电站是伊朗唯一的商业核电站,位于伊朗南部波斯湾沿岸。[86]该站点一期工程为一座1000兆瓦电功率的压水反应堆(VVER-1000),由俄罗斯援建,于2011至2013年间投入运行。俄罗斯持续为布什尔1号机组提供浓缩燃料并处理乏燃料,此举显著降低了核扩散风险。[86]伊朗与俄方合作建设两座同型号VVER-1000反应堆,于2020年代末投产。[86]该电站全面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其运行受该机构密切监控。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伊朗必须定期申报反应堆及燃料情况并接受核查。[86]
阿拉克位于德黑兰西南约250公里处,是伊朗IR-40重水反应堆及配套重水生产厂的所在地。[86]这座热功率40兆瓦的反应堆目前仍在建设中,设计采用天然铀燃料和重水慢化技术,其乏燃料副产品可生成钚。[86]若按原设计运行且伊朗具备后处理能力(目前尚未拥有)[93],阿拉克反应堆每年可生产约1-2枚核武器所需的钚原料。[86]根据伊核协议,伊朗同意暂停阿拉克项目并将反应堆改造成更小规模、防扩散的版本。2016年1月,伊朗拆除原反应堆堆芯并灌注混凝土使其失效。[93]截至2025年中,伊朗正在国际协作下修改反应堆设计以限制钚产量,该反应堆尚未投入运行。[91]厂区内的重水生产设施(年产能25吨)持续运转,为反应堆及医学研究提供重水;根据保障监督承诺,伊朗的重水库存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控。[93]
伊斯法罕(位于德黑兰以南约350公里)是伊朗核燃料循环体系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该基地设有铀转化厂(UCF),可将黄饼(铀浓缩物)转化为六氟化铀(UF6)气体——此为铀浓缩的原料。该厂已为纳坦兹与福尔多生产数百吨六氟化铀。基地内还建有燃料制造厂,生产研究堆核燃料(如德黑兰研究堆燃料板、阿拉克原型堆燃料)。[93]
德黑兰研究堆位于伊朗原子能组织总部,是一座5兆瓦池式研究堆。该堆由美国于1967年通过"原子为和平"计划提供。初装料为高浓铀,1987年改造后使用19.75%低浓铀[86]。其用于医用同位素(如钼-99)生产与科学研究,2009年因外部燃料供应短缺,伊朗决定自主生产20%浓度核燃料,引发国际争议。[93]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25年5月报告,伊朗多处未申报地点仍是其历史核活动调查核心:
- 图尔库扎巴德(Turquzabad):2018年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指认为秘密核仓库,核查人员于2019年在此检测到人造铀颗粒[1]
- 瓦拉明(Varamin)与马里万(Marivan):2020年IAEA核查员获准勘查时发现未申报核材料痕迹[1]
- 拉维桑-希安(Lavisan-Shian):因2003年后被拆除,核查人员始终未能进入,但持续受机构关注[1] IAEA结论指出,这些地点(可能包括其他)均属伊朗直至21世纪初未申报核计划的组成部分[1]。
2025年6月12日(即伊朗-以色列战争爆发前一日),伊朗在遭受国际原子能组织二十年来首次正式谴责后,宣布启用第三个主要铀浓缩基地并已部署运行离心机。尽管未公开具体位置,伊朗官员称该设施"安全无懈可击"。[92][94][95][96][97][98]伊朗誓言在战后将继续推进铀浓缩活动。[99]
各方态度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于2016年1月19日表示,美国在伊朗与各国达成伊核协议后,“欺骗了”伊朗。哈梅内伊在当天写给伊朗总统鲁哈尼的一封信中指出,伊朗应提防美国这样的国家,因为几乎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解除对伊朗经济制裁的同时,美方又对伊朗推出一系列新制裁措施。[100]

美国将采取不排除战争在内的一切手段以阻止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0年在签下美俄START条约时奥巴马说美国,俄国和其他国家在要求伊朗面对不能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义务时的后果。“我们不会容忍藐视不扩散条约的行为,在一个关键性地区挑起军备竞赛的风险,及威胁国际社会和我们集体安全信用度的行为”[101]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全面协议,中方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美方感谢中方为达成这一历史性协议所作贡献。美方希望同中方继续协调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全面协议得到实施。[102]
2018年5月8日美国现总统特朗普却突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将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撕毁协议。[19]
美国内部对伊朗的观点长期对立,分为主战派与主和派两种观点[103]。主战派观点认为,现在不动武,后患无穷;对伊朗动武代价很高,但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对美国的安全形成威胁代价更高;在动武和纵容其拥有核武器之间倾向动武。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美国总统川普均支持此观点。[来源请求]
主和派观点则认为,目前局势类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04],美国政府处于“要么默许敌人拥有危险武器,要么动武阻止敌人”的两难困境;动武则美国将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个伊拉克泥潭。况且对于伊朗的原子能发展现今有莫斯科与北京反对直接动武。美国前吉米·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美国前总统欧巴马支持此观点[来源请求]。
2012年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伊朗核计划提出严正批评,表明中国"坚决反对伊朗开发和拥有核武器",同时警告伊朗不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指出此举将被国际社会视为侵略行为。关于对伊商业合作,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商业合作与外交立场互不隶属。[105]
2015年4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伊核谈判经过多年历程,已取得重要进展。中方作为重要一方,始终积极参与谈判进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15]
2015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奥巴马的通话中强调,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有力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通过谈判解决重大争端的有益经验,向世界发出了积极信号。安理会刚刚通过决议,这标志着全面协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102]。
截至2025年,俄罗斯与伊朗保持密切工作关系,并直接参与其民用核计划[106][107]。俄方不仅完成了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该站使用俄罗斯生产的铀燃料),还有逾200名俄罗斯技术人员正参与该地点另外两座反应堆的建造工程。[107]
2025年6月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俄方信任伊朗关于核计划的官方声明:"关于(对)伊朗方面计划发展核武器的指控,我们主要依据伊朗的官方声明,即该共和国无意也无计划拥有核武器。这是我们在该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至少自2007年起,总统普京始终强调无证据表明伊朗寻求核武器[3]。2009年9月11日,总理普京曾反对对伊朗使用武力或追加制裁[4]。2025年6月21日,普京再次声明:"俄罗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样,从未掌握任何证据表明伊朗准备获取核武器,我们已多次就此告知以色列领导层。"[108]
2010年8月,日本针对伊朗核计划实施新制裁,包括禁止与部分伊朗银行交易并限制能源领域投资。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表示,此举旨在推动核不扩散进程并阻止伊朗核开发。[109]
2012年1月13日,首相野田佳彦声明对伊朗核计划持有"强烈担忧",并指出国际社会存在共识。他强调"日本的基本立场是通过外交与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同时透露日本五年内已将伊朗原油进口量削减约40%。[110]
印度与美国的快速关系发展为其外交决策带来挑战。[111]作为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拥核国家,印度对周边可能出现新的核武装国家表示关切,总理曼莫汉·辛格明确反对伊朗获取核武器。[112]印度于2005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投票支持因伊朗违反NPT保障协议而将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13]并于2006年顶住国内压力再次投下支持票。[114]印度左翼政党批评政府在此问题上屈服于美国压力。[113]
印度随后迅速淡化事件影响,重申致力于深化与伊朗的关系,[115]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116]但强调无法“对周边核扩散问题视而不见”。[117]
尽管面临美国强烈批评,印度仍继续推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项目谈判。印度亟需确保能源供应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该管道有望缓解其能源安全忧虑。美国担忧该项目将破坏国际社会孤立伊朗的努力。[118]
印度并非NPT缔约国。据美国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称,印度对伊朗的投票为印美核能合作协议扫清了道路。[119][120]批评者指出,在伊朗被指控违反NPT之际,印美核协议本身削弱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21]反对意见认为,布什政府通过承诺与印度核合作,推翻了1978年《核不扩散法案》以来的法律禁令,违反了NPT禁止向印度等非缔约国转让核技术的义务[122][123][124][125]。《哈佛国际评论》社论承认印美核协议“破坏现行核规则”,但坚持伊朗核计划无论NPT如何规定仍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并强调“无论NPT内容如何、伊朗对NPT作何解释,伊朗核计划始终是不可接受的风险”。[126]
巴基斯坦采取中立政策,在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中扮演非交战角色。2006年,总理肖卡特·阿齐兹与土耳其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秘密访问伊朗,劝说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改变核计划方向,指出当前政策不符合伊朗及地区利益。[127]在持续阻止伊朗拥核的同时,巴基斯坦通过外交声明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128]
2010年,外长沙阿·马哈茂德·库雷希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伊朗缺乏面临直接安全威胁的“正当理由”发展核武器,敦促伊朗“接受美国示好”,并强调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缔约国应遵守条约。[129]
2009年,巴基斯坦核武器计划核心人物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宣称曾协助伊朗核计划,建议伊朗沿用其1970年代为巴核计划建立的供应网络,以"制衡"以色列在中东的力量。此说法与其2004年"个人行为"的供词矛盾,卡迪尔·汗声称此举获得巴政府许可。[130]
2009年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阿穆尔·穆萨说以色列的核计划比伊朗的更令人忧心。[131]同年一批阿拉伯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手段试图让俄中支持禁止伊朗核项目。[132]
2003年从IAEA开始调查核问题起,G8反复声明了对此问题的关切。2003年G8峰会上领导人们说 "我们不会忽略越加扩散的对伊朗尖端核项目的暗示。"[133]
在2008年日本G8峰会上领导人们声明:[134]
我们对于伊朗核项目带来的核扩散风险、及伊朗不断地不能履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深表关切。我们敦促伊朗立刻履行UNSCR 1696, 1737, 1747 和1803条款,特别是立刻停止其提纯核元素行为。我们也要敦促伊朗完全地和IAEA合作,包括对最近IAEA理事长提出的报告中提到的问题作出澄清。我们坚定地支持并提供合作于中,法,德,俄,联合王国和美国及欧盟最高会议去有创新性地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并敦促伊朗正面地对他们于2008年6月提出的建议回应。我们也赞扬其他G8成员的努力,特别是日本提出的高层次对话,这是向着和平与外交地解决问题迈出的一步。我们欢迎金融行为力量协助各国在相关UNSCR条款下履行他们的义务.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