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沃·安德里奇

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沃·安德里奇
Remove ads

伊沃·安德里奇克罗埃西亚语Ivo Andrić,1892年10月9日—1975年3月13日),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作家,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事实速览 伊沃·安德里奇,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他生于波斯尼亚特拉夫里克的手艺工人家庭;曾在维也纳等地学习。早年参加反对奥地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是“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成员;一战期间因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案受牵连,被当局逮捕;战后在外交界任职,做过大使。1911年开始写作,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中发表一系列短篇小说,风格承塞尔维亚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着重刻画在各种民族的和社会的矛盾折磨之下的人物内心世界。后又发表一些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德里纳河上的桥》(1945年)和《特拉夫尼克纪事》(1945年),都是以波斯尼亚地区人民的历史为题材。1961年因《德里纳河上的桥》具有“史诗般的力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还曾长期参加外交活动,在南斯拉夫驻罗马、布加勒斯特马德里日内瓦柏林的使馆中任职,并曾担任南斯拉夫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列夫尼克纪事》、《萨拉热窝女郎》。代表作《德里纳河上的桥》描写波斯尼亚人民在外国占领下过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1]

Remove ads

主要作品

  • 论述、研究方面,目前已知有《波斯尼亚文化史》。
  • 小说方面,目前已知有“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萨拉热窝的女人》构成)、《宰相之家》、《邪恶的庭院》、《帕沙的嫔妃》等作品。

作品部分中译本

在台湾的相关出版物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伊沃‧安德里奇》,台北市:九五文化,1981年。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