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余如季

臺灣攝影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余如季
Remove ads

余如季(1932年—2016年8月2日[1])出生于福建漳州台湾摄影师。长年纪录居住地台中市的样貌变化,成为台中的影像活字典。[2][3][4]

Thumb
1968年,余如季(中)在电影《龙门客栈》于火焰山所搭设拍摄场景。

生平

Thumb
盛竹如(左)与余如季(右)在台湾省运动会开幕典礼,1965年。

1946年,余如季因双亲过世前往台中投靠任职台中女中校长大姊。 后来,他在因缘际会下接触到摄影,并开始透过各式各样的相机及录影机镜头记录台湾的演变。1953年,他开始在台中市政府工作。1960年代,他为台湾省运动会汉光演习等活动拍摄纪录片,并由此开始其报导摄影职业生涯,成为多家报社电视台的特约摄影记者[1]同时,他也耗时7年于台中市北屯国小附近观察并记录下白鹭鸶的生态;该作品后来被剪辑加入电影《白鹭人家》剧情中,并获得金马奖亚洲影展等奖项及肯定。

余如季曾目睹绿川因其周遭摊贩脏乱不已,并因而发起活动呼吁大众台中市政府重视该问题,又在台中市政府将摊贩迁至建国市场旧址后参与于河畔同心公园整建事务。[5][6]此外,余如季曾获美国国务院邀请前往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参访活动,并在回程经过非洲时记录了当地农耕队的活动、在地生态及原住民的生活;后来,他以《木瑟心声》、《塘鹅篇》、《农耕队纪录》等名称发表相关作品并获得电视金钟奖[2]

Remove ads

奖项及荣誉

  • 第十四届亚洲影展 (1967年,《白鹭人家》)
  • 第五届国际儿童影展最高推崇奖 (1967年,《白鹭人家》)[7]
  • 金马奖
  • 电视金钟奖[2]

参考

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