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余少华 (香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余少华(英语:Yu Siu Wah[1],?),香港音乐学者,研究范畴为中乐戏曲香港音乐清代宫廷音乐、方言电影音乐、音乐与政治[2][3]。曾任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主席及“博物馆专家顾问”等职。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香港分会)会员[3]

事实速览 余少华 教授, 出生 ...

生平

余少华出生及成长于香港[4],童年约为1950年代,父亲是一名同时爱好西欧流行曲粤曲的基层公务员,他亦因而对这些音乐有所接触。当时家住筲箕湾,常随父亲到茶楼欣赏粤曲平喉“四大天王”之一的徐柳仙演唱[5]。他幼年就读天主教会学校,亦多接触天主教音乐[6]。他亦自言青年时因受到中国内地文化大革命宣传的影响,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5]

1960年代电台崇尚西欧流行曲,当时的余少华曾看不起中乐,但后来在一次参加课外活动中对二胡产生兴趣。他师从琵琶古琴演奏家吕培原学习中乐[5][6],日间上学,夜间在夜总会、酒店当中乐乐师学徒[5][3]。但其父认为如要发展音乐事业,他必须认真修读音乐课程,于是他学习西乐乐理,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6][5],并于1978年毕业[1]。毕业后曾先后任职香港中乐团二胡乐师、香港电台第四台编导、香港管弦乐团市场及推广经理。[3][5][6]

1980至90年代到英美留学,分别于1985年修毕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社会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硕士,1996年修毕美国哈佛大学音乐学博士(研究主题为清代宫廷音乐)[3][5][1]。余少华在中大及哈佛期间都曾获著名学者赵如兰教导(赵如兰曾到中大任客席教授)。[5]

1993年开始在母校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任教,教授中国与西方音乐史,2001年升至副教授(2015年正式辞任教席),2005至2012年兼任该校中国音乐资料馆馆长。2013年开始在中大休假,参与香港岭南大学《中国戏曲志》暨《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香港卷)编纂,后为该校文化研究系兼任教授[3][1][2]。亦曾任台湾国立交通大学音乐研究所音乐学客座教授[7]

2013年起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8],2019年因不满警方在应对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期间所使用的武力,主动辞任太平绅士,并公开一封以严厉措辞抨击政府的辞职信,信中语句包括:“广大市民对于城市及自己的未来应有他们的声音和权利,我无法再与完全漠视这些声音、权利、福祉的政府合作。”“我不再参与在政府蓄意的暴力和日本宪兵般的残暴里……”[9]

Remove ads

公职

著作

  • 《乐在颠错中:香港雅俗音乐文化》(2001年)[13][14]
  • 《乐犹如此》(2005年)[15][16]
  • 《粤语歌曲解读:蜕变中的香港声音》(2013年)(与杨汉伦合著)[17]
  • 香港岭南大学《中国戏曲志》暨《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香港卷)主编

轶闻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永华涉嫌骗取租金津贴案,余少华曾作为辩方证人出庭作供,其供词与作为控方证人的另一位中大音乐系学者陈守仁之证词相违。[18][19]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