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佛教黄凤翎中学

香港銅鑼灣的佛教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佛教黄凤翎中学(英语:Buddhist Wong Fung Ling College,简称:BWFLC)是一所政府资助男女中学,位于香港铜锣湾扫杆埔东院道11号,于1959年创校,一条龙小学佛教黄焯菴小学

事实速览 佛教黄凤翎中学 Buddhist Wong Fung Ling College, 地址 ...
Remove ads

历史

创办及背景

“佛教黄凤翎中学”原名佛教黄凤翎纪念中学,改名原因是黄凤翎居士当时仍然在生,使用纪念二字不合常理,为第一所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办之政府津贴中学。于佛历2500年(公历1956年)蒙王学仁居士征得黄凤翎居士慨捐钜款作为部份建校经费,因此中小学分别以黄凤翎居士黄焯菴居士黄凤翎之弟)命名。又蒙罗文锦爵士鼎力支持,获当局拨地,助款及核准为津贴中学。参与筹划建校者为觉光法师、陈静涛、黄允畋冯公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林楞真诸居士,历时三载而黉宇建成。1959年9月正式开课,首任校监为陈静涛居士,校长为黄国芳居士。陈校监于1967年2月生西后,黄允畋副会长接掌校监职务。黄校长于1969年8月任满荣休,继任者为孙宝元居士,1980年8月,孙校长亦告荣休,接任者为李梅裳女士。李梅裳女士于1984年8月辞去校长职位,接任者为陈柏年居士。陈校长于1994年8月移民,接任者为丘瑞昌居士。现任校长为李伟盛居士,于2012年接任。1997年8月黄允畋校监生西,其空缺由永惺法师接任,后永惺法师因健康问题辞去校监一职,2005年4月由演慈法师接任。

Remove ads

教学发展

高中课程分文理科班,中四及中五于近年新增一些商科课程(例如: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经济)。

2009年9月开始实施新高中课程,把课程改变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课程。除了提供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以及通识教育4个必修科目外,还提供数学延伸部分单元(M1/M2)、中国历史、生物、地理、物理、经济、宗教与伦理、历史、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资讯及通讯科技、视觉艺术、化学共11个选修科目供学生从中选择2个选修科。

校训

“明智显悲”

“明”通晓、昭示、彰显、启发和破除黑暗的意思;
“智”慧根、聪明、识略。佛教所指的智是建筑在正知正见之上,也就是对因果法则和缘起道理的正确了解。
“显”揭露、表现、指出的意思。
“悲”拔除他人痛苦的心愿、行为,是应该建筑在“亲同感受”和“不分你我”的见解上。

明智(明平等智)

明白一切众生的佛性是一样的,等无差别的,只要去除我见及执著自能启发智慧,明白事理。

显悲(显同体悲)

见别人有所匮乏或备受痛苦,都感同身受,因而兴起要为人拔除困苦之心,常恒不舍。

办学宗旨

学校秉承“明智显悲”的校训,致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美、灵六面的均衡发展,使学生日后成为敬佛爱众、明礼知耻、尽责守规的好公民,并能一生不断自学、思考和创新,为社会、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

校舍

校舍位于香港铜锣湾扫杆埔(与小学相连),靠山而建,被树木包围,环境清幽宁静。附近有香港大球场南华体育会东华东院圣保禄医院维多利亚公园香港中央图书馆

校舍早期的设施有限 (当时只有12间课室,实验室、地理室等),礼堂与操场均与小学共用。

1976年,学校向政府申请校舍旁边的土地作扩校之用。1983年8月获批土地兴建新校舍,建筑工程于1985年10月展开,当时预计在 1988年6月完工。但可惜完成日期一再延迟,给学校带来课室不足的问题。几经挫折,新翼校舍于 1988年12月22日正式落成。新翼校舍楼高9层,并与旧校舍相连接,除了二楼作佛教悉达幼稚园之新校舍(由洛克道搬至)及八楼作佛教联合会青少年中心外,其馀均作中学作扩校用途,成为一所标准中学

1999年,为了让学生在更舒适环境下学习,经过募捐活动后,所有课室均安装空调设备。

200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为于学校正中,操场旁边的第三座校舍终于于2006年落成启用,并于2006年3月6日举行启用典礼。

2017年, 在何海基校友的鼎力支持下,学校报恩堂(旧礼堂)得以进行修缮工程,加装冷气及改善各种设备。

近年,由于出生率偏低问题,二楼之佛教悉达幼稚园亦终告结业,楼层重修后亦归入中学之用。

现时校舍共三座,以“日”字形排列,当中设备包括课室共29间,包括多媒体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综合科学实验室、电脑室、 多媒体学习室 2 间、语言训练室、学生活动中心、英文阁、学生阅读中心、西乐室、中乐室、电视制作转播中心、互动教学室、礼堂、报恩堂、篮球场、小食部及饭堂、STEM 资源中心、有机耕种、校史室、禅修室等。

Remove ads

校徽

班级架构

  • 中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五班

课外活动

按学术、兴趣、服务与环保、体艺及宗教等范畴设立50个学会或校队。

学术类:
  • 中文学会
  • 英文学会
 
  • 数学会
  • 理学会
 
  • 历史学会
  • 普通话社
 
  • 美术学会
  • 电脑学会
 
  • 地理及经济学会
  • 音乐学会
 
  • 读书会
  • 文学社
 
  • 辩论学会
服务类:
   
  • 义工队
  • 展翎社
兴趣类:
  • 棋艺学会
  • 集邮社服务
 
  • 妙韵社
  • 模型会
 
  • 园艺组
  • 吉他班
 
  • 青年奖励计划
  • 校园记者队
艺术类:
  • 中文朗诵队
  • 英文朗诵队
 
  • 合唱队
  • 银乐队
 
  • 中乐队
  • 舞蹈队
 
  • 戏剧社
  • 音乐创作联盟
体育类:
  • 田径队
  • 足球队(男子)
 
  • 篮球队(男子)
  • 篮球队(女子)
 
  • 排球队(女子)
 
  • 乒乓球队
  • 羽毛球队
导师班:
  • 乐器班
  • 素描班
 
  • 空手道班
  • 跆拳道班
 
  • 魔术班
  • 日语班
 
  • 设计班
  • 多元智能课程

校园电视台

媒体创新组(MIU)于2003年9月成立,而媒体创新组的其中一项工作,便是创作校内多媒体资讯节目,于校园电视台频道,即“秒秒电台”(Channel MIU)中转播。 媒体制作部份,包括筹备、剧本、导演、灯光、拍摄等工作,主要是由学校“校园记者队”的同学负责。

轶事

2012年10月6日,香港佛教联合会在该校礼堂对10月1日南丫岛撞船事件的罹难者进行超渡仪式。[1]

2010年9月28日,学校最佳教师司徒鹏主任被控非礼女学生,罪名成立,入狱10个月。[2]

著名/杰出校友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