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杰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杰泰BBSMHJP(英语:Hau Kit Tai,1955年),香港教育学者,历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教育心理学系系主任与教授、逸夫书院学生辅导主任等要职。他擅从教育心理学作切入点,研究学生在求学阶段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13]。亦会分析教育评估方法的成效和教育制度或课程改革[13][14][15]。曾集中钻研的项目例子有香港学童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下的表现[16]、进食早餐有助学生提升成绩[17]、推广翻转课堂概念的好处等等[18]。侯杰泰已于2021年荣休,现为教育心理学系研究教授 / 荣休教授[19]

事实速览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教育), 校长 ...
Remove ads

背景

个人发展

侯杰泰早年在九龙何文田迦密村平房区成长,1961年毕业于迦密村潮人生命堂学校幼稚园部[20][注 1]。他本来在原校就读小学,后来转学至邻近京士柏的循道学校,并于1968年完成小六年级学业(同届同学尚有加拿大《商报》社长门宗伟)[22],继而通过升中试考入九龙华仁书院。当他在1973年于华仁书院修毕中五年级课程后[23],便升读中六预科。然后花了4年时间报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学位,且于1978年取得学士资格[24]。为了投身教育界,侯杰泰往后于1978年至1979年间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进修教育文凭学位[24],主修物理学[24]。198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颁发教育硕士衔头[24]。此前,他在1980年取得香港大学学位教师教育证书[25]。直至1992年才得到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5](主修心理学[26])。

侯杰泰起初研读化学科[27],因为有一次在图书馆内阅览一本关于心理测验的书籍时[27],他被神秘又有趣的内容吸引[27],如是于修读教育文凭博士学位期间专攻教育心理学[27]。他在1985年至1988年当上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兼职讲师[28][29],同时在外充当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顾问(1988年之前已服务该机构)[30]。直至1988年便正式入职中文大学教育学院[3],由讲师做起[31]。他于1980年代曾到一所中学任教理科,离职前是一名教务主任[32]。有别于一般大学里头的教授级别教师,他于1995年被擢升为教育心理学系系主任时[33](前后以此身份服务中文大学共13年[34]),仍然是一名学科讲师。其后发展至1996年才被晋升为高级讲师[35],从1997年起上任副教授一职[36]

1999年,侯杰泰开始到中国内地举办超过100场全国应用统计培训工作坊,旨在提高国内社会科学及教育研究的统计分析水平[37][34]。当时他已接触管理层职务 ─ 1995年至2013年出任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38][39]。2013年起升任研究所联席所长至2021年卸任[40][41]。此外,侯杰泰亦分任逸夫书院校董(2005年至2008年[42]、2021年至2022年[43])、学生辅导主任(2004年至2006年[注 2])兼院务委员会委员[44][1][45]。他还主理过大学扩展教育课程事宜[46]

到了2000年至2004年,侯杰泰以教授身份教学[47][48],2004年升任一级教授[49]。由于校方认可其学术成果,所以在2007年8月1日向他授予讲座教授名誉衔头[50][51]。2011年获中文大学校董会委任为副校长[1],至2015年续任任期届满为止[52]。出任副校长的同时,侯杰泰兼任大学校董会(2005年至2008年逸夫书院院务委员会荐任校董[53][54]、2011年至2015年当然校董)及教务会(2005年至2021年)成员[55][56][57][58][59][60]。也在2013年至2018年获校方授予卓敏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名衔,可运用专用款项来支持其教研工作[61]

在2021年8月转任荣休教授之前[62],侯杰泰曾在2010年至2014年间获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选为教育心理学部主席[63][34]。2015年负责协助跟进运行由香港多间大学一同成立的,首个云端教育平台项目“知识与教育交流平台”(KEEP)[64]。他2018年之后分别为团结香港基金作报告研究顾问[65]、为教师梦想基金作评审委员及为香港副校长会作顾问[66][67]。基本上更加著力于研究香港教育课题 ─ 领导中文大学教育数据研究中心[27](2018年起任该中心主任至今[注 3])去探索香港教育体系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侯杰泰另外于2018年及2022年两度担任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 PISA 技术顾问委员会项目总监[69]。又有份以 TIMSS(国际数学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问卷设计委员会委员身份,为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设计问卷[70]

Remove ads

公职委任

侯杰泰自1990年代末开始接受公职邀请。过往服务过的单位身份计有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校本管理及教育研究小组成员(1998年至2000年)[71]课程发展议会委员(2009年至2015年)[72][73][74]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粤语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委员(2012年至2014年)[75]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委员(2016年至2018年)[76][77][78][79]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成员(2013年至2019年[80][81][55])以及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委员(2013年至2020年)[82][83][84]

社会认同

2002年基于在教育评估范畴上多有建树[85],加上致力发挥其专长服务社会[85],侯杰泰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他及后于2006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86]。2014年因公共服务方面的杰出表现和竭力贡献教育界而获授铜紫荆星章[87];他同年获美国最大规模的教育研究组织,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英语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选为院士[34]。因著国际应用心理学会认同他的研究努力,会方于2018年向他颁授院士头衔[88]

其他资料

200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侯杰泰曾任九龙华仁书院法团校董会校董[89]

立场表态

Thumb
侯杰泰与逸夫书院的关系密切,分别以校董、学生辅导主任以及院务委员会委员角色参与该院的管理工作。

2016年至2017年正当公众讨论全港性系统评估带来过度操练的现象时,政府推出了相关的优化方案 ─ 小三基本能力评估研究计划。侯杰泰不支持坊间要求搁置类似评估的做法[90],反而提出政府应该继续评估[90]。他又认同考评局和教育局以记名方式进行基本能力评估研究计划考核,让学校能够通过考试报告去改善教育质素[91]。而其支持不取消全港性系统评估的背后依据起自他觉得建立监察教育水准的工具需时[92]。再者评估的成绩不影响学生升学[93]。当局针对潜在的操练问题,已停止向学校发放成绩[92]。家长一方要改变固有心态(即期望学校多做练习[92],从而令学生增强自身能力考入质素更好的中学[92]),应与过分操练的学校协作减少操练[92],妥善处理好操练源头[94]

除了倡议减少考试操练之外[95],侯杰泰主张把中学组别由3个合而为2[96],借此让学校之间可以取录具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95],还能开拓他们在学业以外的其他发展空间[95]

而政治上,他反对占领中环,并直斥占领者的出位行径是“呃like”(博取赞好)行为[97],结果惹来大学生非议[98]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侯杰泰已婚,婚后育有两名儿子[27]

著作

  • 1993年:《青少年自杀特征、防止及危机处理》(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ISBN:9789622318010)
  • 1997年:《对〈敎统会第七报告书〉的回应》(与林智中、陈玉楷合著,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ISBN:9789628077104)
  • 1998年:《香港人的性格发展个案选集》(编者,广角镜出版社,ISBN:9789622263143)
  • 2001年:《专题研究手册(初级版)》(朗文,ISBN:9789620129506)
  • 2004年:《专题研究手册(进阶版)》(朗文,ISBN:9789620129513)
  • 2004年:《结构方程模型粤语結構方程式模型及其应用》(与温忠麟、成子娟合著,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9787301304648)
  • 2013年:《心理与教育论文写作:方法、规则与实践技巧》(与邱炳武、常建芳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166292)
Remove ads

参与节目

电视节目

注释

  1. 侯杰泰入读的生命堂学校暨幼稚园由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的支堂、现时位于何文田迦密村街7号的,基督教迦密村潮人生命堂在1958年所创办[21]。该校自1959年开始办学[21]
  2. 学生辅导主任自2007年以后改称为辅导长[4]
  3. 教育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68]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