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Remove ads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英语:PLK Stanley Ho Sau Nan Primary School)是香港一所由保良局于1971年开办的男女子中文小学。每级有5班,每班标准人数是30人,全校共有学生约900人。而在2002年保良局何寿南小学落实全日制。现时校舍位于九龙启德沐虹街11号,邻近启晴邨。在全港小学排名100内。

事实速览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 PLK Stanley Ho Sau Nan Primary School, 地址 ...
Thumb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新蒲岗旧校舍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历任校长
  • 周锡聪 先生(上午校)[1]
  • 陆洁华 女士(下午校)[1](?-1993年,后调至同系萧汉森小学下午校)
  • 吕焯权 先生(上午校)(1993年-?)[2]
  • 甘艳梅 女士(下午校)[3]
  • 陈紫霞 女士
历任副校长
  • 梁嘉丽 女士

历史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的前身为保良局总理联谊会第四小学(又称保良第四小学),1971年11月29日开幕,原获分配位于石篱邨的校舍(即后来的香港汉文师范学院校友会陶秀学校),但因为要与邻近的保良第一中学联系,而获改为于慈安邨1-3座对出的“火柴盒”校舍内开办,而该校舍与浸信会培爱小学(1977年以后逐步改作蔡准学校/明爱乐群学校校舍,及后小学更于1982年并入位于沙田的浸信会吕明才小学,并于1999年析出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相连。

由于慈安邨1-3座在1996年起重建,学校需要搬迁。得商人、保良局时任总理何志豪捐助,于1995年迁往新蒲岗康强街30号、启德官立小学迁入天水围后空置的校舍,同时为纪念何寿南而易名为保良局何寿南小学。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本来为半日制小学,2002年落实转为全日制,上午校则迁往慈云山蒲岗村道学校村,并易名为保良局锦泰小学。

校舍在2001年扩建,提供更多元化活动予学生。还有全日驻校社工为学生辅导。

现时校舍用地曾于2002年分配予彩云圣若瑟小学作转全日制之用,当时预计于2007年开课,但最后邻近的前皇家香港辅助空军基地公屋项目(今启晴邨及德朗邨)暂停兴建,相关建校计划亦因而被撤回[4]

Thumb
保良局陈南昌夫人小学新蒲岗校舍

教育局2010年6月24日公布,该校获分配位于启德的新校舍,已在2016年9月搬迁[5],现时本校校舍地址为沐虹街11号,邻近启晴邨。而旧校舍在两年后则由同属保良局的陈南昌夫人小学使用。

Remove ads

联系学校

保良局何寿南小学的联系中学为保良局第一张永庆中学,且由创校之始即已联系,每年均有25%中一学额预留予此校,以及另外两间位于黄大仙区的同系小学学生。

虽然此校自2016年迁入启德起改隶九龙城区(而非原来的黄大仙区),但上述的联系仍然维持至今[6]

建筑设计

此学校为一座后千禧校舍,由建筑署著名建筑师温灼均设计(其他作品有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车公庙体育馆等),曾获得2015年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境内优异奖-社区建筑);而承建商则为利基控股

校舍设计贯彻启德发展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入了不少环保绿化元素,全校绿化面积达100%,分别位于各层平台和屋顶。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减少不必要额外饰料;配合木材与金属屏风和阳光遮挡装置,减少因过度日照而产生的耗电量。校舍楼高比香港一般学校校舍矮小,只有4层,篮球场设在1楼,被校内建筑群包围。课室、礼堂、图书馆设置在围绕球场的三座大楼,再利用长廊、庭院和接桥接驳,并沿楼梯层层递进。校门外设有小型广场,可供家长等候接送子女上下课。[7]




著名/杰出校友

  • 蔡耀昌:前沙田区区议员、香港民间监管公共事业联委会发言人、支联会副主席、[8] (1980年毕业)
  • 萧润邦:前香港男子歌唱组合 Bliss 成员、正宗上海生煎皇创办人
  • 甘兆麟:香港保龄球运动员[9]
  • 陈凯韵(甘比):华人置业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1991年下午校)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