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俞大维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俞大维(1897年12月2日—1993年7月8日)[a],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交通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等职,在国防部长任内发生一江山岛战役、大陈岛撤退、金门炮战等重大事件。[4]
Remove ads
经历
1918年10月,俞大维赴美入哈佛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至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博士后 Sheldon traveling prize)[7][8][9],专攻数理逻辑与哲学。留德期间,聆听过爱因斯坦教授的相对论课程,1925年,俞大维写了一篇论文,题为《数学逻辑问题之探讨》(Zur Grundlegung des Klassenkalküls),刊登在爱因斯坦主编的德国数学杂志《数学现况》上[10][b],成为在这本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个中国人。[2]而在该期刊发表论文的第二个中国人是华罗庚[c],两人日后成为好友。因兴趣逐渐转向弹道研究,嗣成为弹道学专家,也由此奠定对兵学之深厚基础。[2]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国民政府开始著手军经建设,俞大维出任新设立“驻德使馆商务调查部”主任。1929年6月返国,任军政部参事。1930年5月,再度赴德,负责采购军备,并续习德国参谋教育[d]。有一次政府命其采购大炮,按值计量,可买12门,但运回中国时,却为15门,询其缘故,仅轻描淡写谓:“是送的”。实其将所得佣金,另购炮3门,俞大维先生的热血报国之心不言而喻。[1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德国的学生很气愤,都要回国抗战,与桂永清、徐培根、李忍涛、陈介生、胡靖安等6人‘滴血结盟’,还登了报,宣誓要回国抗战。[2]1932年派任参谋本部少将主任秘书,但俞大维婉拒而自愿至中央训练团任兵器总教官。1933年1月,调军政部兵工署长,并晋升陆军中将,积极从事兵工整建与成本会计分析,以落实合乎时代之军事工业,对当时兵工现代化做出许多贡献。[2]
1937年抗战爆发,俞大维指挥将沿海30馀座兵工厂、钢铁厂、材料厂、及兵工技术单位以有限之人力、物力与兽力搬运,陆续西迁内陆继续生产,为抗战中国国防工业生产贡献卓越,1944年12月,调军政部常务次长,并兼中美联合参谋部中国代表,负责与美方代表魏德迈将军协商,争取美国军援,当时“阿尔发部队装备方案”,使国军36个师换装美式装备,即为此达成之建议。[2]
1946年4月,参加国府、中共、美国代表之3人小组会议,协商战后还都事宜;5月,获国民政府颁授青天白日勋章。5月16日,继俞飞鹏出任交通部部长,任内建立交通资料中心,全国铁道状况之自动化,以及邮政开办24小时服务等事绩尤为人称道。[2]1947年4月23日,国民政府准免交通部部长俞大维本职;特任俞大维为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交通部部长。[13]:8340

1948年1月4日,国民政府决定派交通部长俞大维及前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赴美国商讨援华事。[13]:84821949年3月28日,蒋介石约见俞大维,“商谈组织与技术问题”[14]。1950年1月,赴美养病。1954年,出任国防部长达10年[e],任内积极整军建设,促使国军成为一支现代化之部队,包含换装F-104星式战斗机的阿里山计画。1958年8月23日,经历金門炮戰[19],险些殒命。1965年初,因病辞任国防部长,国防部长一职由蒋经国接任。[2]1976年,被总统严家淦聘为总统府资政。
1993年7月8日,俞大维病逝,享耆寿96岁,并于台湾海峡完成海葬[15][16][20]。1993年7月14日,俞大维获颁褒扬令。
Remove ads
家庭
俞大维家世十分显赫,名人众多,还跟许多知名家族结为姻亲。
- 大伯俞明震为晚清著名诗人、教育家,曾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即校长)。1895年台湾民主国内务大臣。[2]
- 二伯俞明观,1895年经新任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荐署湖南洪江县知县,不久病逝。
- 堂兄俞大绪,俞明观长子。
- 堂兄俞大经,俞明观次子。娶喻兆蕃五女喻麟,生二子俞启岐、俞启崇。
- 父亲俞明颐,曾以湖南试用道任“湖南武备学堂”总办[e]、湖南督练公所(清政府训练新军的部门)兵务总办、湖南陆军小学堂(由“武备学堂”改制)总办。[2]
- 母亲曾广珊为清末名臣曾国藩之孙女[e]、曾纪鸿(曾国藩次子)之女。[2]蒋介石景仰曾国藩,多次拜访俞家是为了与曾广珊闲聊。
- 弟俞大纶,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并保送美国留学,临行前意外失足坠亡。[22]
- 弟俞大绂是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家,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2]
- 弟俞大絜,在庐山牯岭疗养医治肺痨时病逝,年仅二十岁。[22]
- 弟俞大纲是中国戏曲学家。[2]
- 姊俞大缃,早亡。[22]
- 姊俞大绚,嫁汪都良之子汪沛玉(与俞明震是同期翰林的汪贻书之侄儿),难产身亡,留一女汪忆慈。[22]汪忆慈之女郑培蒂是北京大学英语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担任英语课主讲。后移居香港、美国旧金山湾区,为《星岛日报》专栏作家。[23]
- 妹俞大缜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法大学教授彭基相的妻子。女儿彭鸿远(中央美院任教)嫁给曾宪涤(导演、北京电影学院任教,曾昭抡的侄儿,即曾国潢的玄孙),育有一子曾念。[24]
- 妹俞大𬘡亦曾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曾昭抡(曾国藩弟曾国潢的曾孙)的妻子。[2]
- 妹俞大彩是知名学者、国立台湾大学前校长傅斯年的妻子[e],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育有一子傅仁轨。(迁移台湾时,钱思亮、钱复父子一家,同俞大维一家,均借住于傅斯年的台湾大学校长宿舍。)[2][25]
- 妻:元配为在德国留学时娶的意大利裔钢琴教师,生下俞扬和几年后去世。续弦陈新午,陈寅恪小妹。
- 姑丈陈三立是知名诗人,姑姑俞明诗。[2]
- 表侄女曾宪植,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之玄孙女,曾昭和之女,前夫叶剑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
- 族弟俞大光,与俞大维共高祖[27],为电工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
Remove ads
好学不倦
俞大维一生喜欢读书求知。自幼从《公羊传》入手(春秋笔法),退休后以佛学为主,当他晚年,视力变差,已无法看书时,决定“读了一辈子书,现在要收摊了!”收摊就是不再读书了,但收摊可是有一套吓人的程序:他决定把以前念过的书,温习一遍,之后才不读书。俞大维决定每个月温习一学问,“邀请各类学问极有成就的老朋友,相互讨论”,他计画先温习天主教神学,请罗光主教陪他温课,接著还计画请物理学家吴大猷温课,之后还有音乐、美术、哲学、数学、美学……,他不温习军事,因为那不是高深学问。[2]
著述
- 高天伦; 俞大维(口述). 《戡亂時期國軍對匪作戰之研究》 初版. 台湾: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 294页 [19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湾)).
- 其他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