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信报财经新闻
香港中文报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信报财经新闻》(英语: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简称《信报》,于1973年创刊,是香港首份以财经新闻为主的中文报章,在香港甚具权威性,[1]曾经被业界记者选举为最有公信力的香港报章。[2]《信报》上多个专栏甚为著名,包括林行止撰写分析政经形势的《林行止专栏》及股评人曹仁超撰写的《投资者日记》等等。
历史

《信报》1973年由林行止(原名:林山木)与妻子骆友梅(时为丽的电视主播)及罗治平创办,[3]1973年7月3日正式印行。创办初期,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香港处于经济谷底,《信报》经营困难。林行止曾把崭新的印刷机卖给《东方日报》的马惜如,以维持公司运作。该报总编辑现为郭艳明。
1988年,《香港经济日报》正式出版,由于与《信报》市场定位相似(皆以经济财经新闻为主),两报形成竞争。由于《信报》是首份财经新闻报章,《信报》于财金界仍有一定地位,而且因其纸张少,成本较低,故颇有利润。
2003年,《信报》立场坚定而鲜明地反对当时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国家安全条例”立法,创办人林行止于信报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的大日子发表的一篇“三十年感言”透露,“如果日后通过的法例与我们现在所能理解的相距不远,办报便将随时误蹈法网,届时我们便得因应《信报》是否能够继续办得下去。”惹来外界的关注。
2005年12月,传出林行止有意把《信报》股权售予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
2006年1月,《信报》股东及专栏作家曹仁超透露李泽楷有意以私人名义收购《信报》,但双方暂时未有正式公布。2006年8月8日,经多次洽谈后,李泽楷终落实以总代价3500万美元购入《信报》,并稍后购入全数股权。[4]
2008年7月1日,《信报》网上版启用。
2012年8月27日,信报财经新闻总部由香港岛北角英皇道499至501号北角工业大厦22楼迁往九龙东牛头角励业街11号联侨广场地下。
2024年,邓传锵接任《信报》总编辑。
Remove ads
架构
- 股东:以李泽楷为委托人的一间离岸信托公司所持有的公司──Clermont Media Limited 全资拥有。
 
发行
特色
《信报》以财经新闻为主的报章,政经评论权威丰富而闻名。
《信报》的宗旨:(参考自2003年7月3日,林行止专栏的〈三十年感言〉)
- 投资上,注重基础分析或图表走势,又或是各种各样的前人经验和理论作为投资的参考,避免盲目跟风的消息炒卖。
 - 经济学方面,推介过各家各派的理论,同时还会从微观层次考虑到社会损益的宏观表现。
 - 政治评论方面,我们一直是从现实出发,力保(并非鼓吹)自由、民主和一切健全的生活方式不致远离自己的生活意识和形态,在稳定中谋求进取。
 
《信报》排板方式独特而页数和广告也少,当香港各大报章都以图片多而大、色彩鲜艳、娱乐消闲内容丰富为卖点,反而,《信报》以文字丰富,欠奉娱乐新闻及赛马消息而别具一格,有称此为专业人士而设的严肃报章。
版面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 
股市动态、金融·经济、房产市道、政策政情、时事评论、两岸消息、国际时事、放眼国际
- 曹仁超的《投资者笔记》(曹氏半退休后每周只在星期一出版)
 - 毕老林的《投资者日记》(在星期二至六出版)
 - 习广思的《信笔攻略》
 - 信报研究部的《市评》专栏,由庄世雄统领,不同研究员执笔
 - 伊马仕的《一周回顾》
 - 谭晓涵的《沪港通实录》
 - 姚迁,陈东的《市场观点》(前称《投资策略》)
 - 方卓如的《方如玉帅》(前称《国金外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苏培科的《解经论财》
 - 方立祺的《运筹制胜》
 - 林森泽的《衍生拆局》
 - 张公道的《走势纵横》
 - 崔硕的《是日首股》
 - 徐达的《期权战术》
 - 杜啸鸿的《期权教室》(每隔个星期五刊登)
 - 戴兆的《公司透视》
 - 郭林的《港股在线》
 - 梁小鹰的《技术分析》
 - 郝承林的《价值物语》
 - 卢斯的《个股策略》
 - 谭慧敏,陈致强,Luca Paolini的《宏观灼见》《理财方略》
 - 锺建强的《积金智见》
 - 苏子的《外汇动态》
 - 余天佑的《通识MPF》
 - 戴孤划的《蛊坛辨虚实》
 - 高仁的《财圈识真假》
 - 余再兴的《拆牌道势》
 - 姚颖谦的《上善若水》
 - 封小云的《珠三角发展》
 - 温天纳的《纳论神州》
 - 陈志雄的《谈商言义》
 - 蒋涵的《缕析中华》
 - 佛善竹的《细水长流》
 - 黄继瑜,刘哲宁的《宏观远瞻》
 - 郭小菱的《衍生工具》
 - 罗家聪的《一名经人》
 - 马振峰的《年青有计》
 - 罗耕,林国泰的《财经DNA》
 - 苏子的《外汇动态》
 - Clyde Russell的《财经路向》
 - 石林的《金与银》
 - 梁小鹰
 - 辛思维的《冷热财库》
 - 邹小敏、邹智明、梁港生、冯浩明、陈潢的《投资行为论证篇》
 - 陆文的《主板峰景》
 - 陈正毅的《期指观测》
 - 简卓峰的《突围而出》
 - 龙衍生的《窝轮透视》
 - 思聪的《香港股市》
 - 蔡东豪以笔名孔少林撰写的《原是物语》
 - 黄溢华的《货币纵横》
 - 黄美斯的《汇海纵横》
 - 庞宝林的《基金人语》
 - 轩熙爸的《计量分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每日一股
 - 《积金论》
 - 《基金精算》
 - 与慧科讯业合作的《慧眼先机》(逢星期五刊登)
 - 卢世和
 - Ian Beattie
 - 莫健欢
 - 崔永昌
 - 杨洁
 - 史理生
 - 林向阳
 
- 张总的《毋枉管》
 - 何华真的《中环医企》(逢星期六刊出)
 - 何伟杰的《财经美语》
 
- 索卡的《HEADLINE》
 - 刘兆生的《GOLF》
 
- 《医疗》由林思华、香港家庭医学学院供稿
 - 教育栏由杨思贤、郑楚雄、黄炳文、袁月梅、叶建源、邓惠欣等供稿
 - 短讯
 
- 曹超人(由游清源及蔡家贤一同撰写)的《求知者周记》(用字和风格模仿曹仁超,只于星期六刊登)。内容围绕本地高销费市场或奢侈品,例如:名表、名车、雪茄、高级会籍、古董等。
 - 曹超琼的《求姿者周记》(用字和风格同样模仿曹仁超,于2006年4月8日,星期六刊登的一文,内容有关化妆品)。
 
/* 已停刊专栏 */
同系刊物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