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儒略历
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曆法;格里曆的前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儒略历(英语:Julian calendar)是每年365天,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日(无一例外)的阳历。儒略历在东正教的部分地区和东方正统教会以及阿马齐格人(也称为柏柏尔人)仍在使用[1]。在1901年至2099年间,快速计算儒略日最常见的方法是公历日期减去13天等于儒略历日期。
![]() |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2年6月23日) |

儒略历是在公元前46年由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尤里乌斯·凯撒提出的,并因此得名。它是对主要是月历的早期罗马历改革[2]。它依据凯撒的法令于BC45年1月1日生效。凯撒的历法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历法,随后在西方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施行了1,600多年,直到1582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修订,颁布了现行的格里历。古罗马人通常用执政官的名字来指定年份;直到525年才设计出纪元的年份编号系统,并于八世纪才在欧洲广泛传播。
儒略历有两种类型的年份:365天的平年和366天的闰年,它们遵循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简单周期,平均一年长为365.25天。这超过了大约365.2422天的实际太阳年(当前值,该值会有所变化),这意味著儒略历每129年就增加了 1天。换句话说,儒略历每400年增加3.1 天。
格里高利的历法改革修改了儒略法则,取消了特殊年份的闰日,将日历年的平均长度从365.25天减少到365.2425天,从而几乎消除了儒略历相对于太阳年的漂移:公历在400年内仅增加0.1天。对于1901 年至2099年期间的任何给定事件,根据儒略历,其日期比相应的公历日期晚 13天(例如儒略历1月1日落在公历1月14日)。大多数天主教国家立即采用了新历法;新教国家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缓慢地改用格里历;大多数东正教国家出于宗教目的保留儒略历,但在二十世纪初采用公历作为他们的民用历。
Remove ads
月份表
Remove ads
历史
之前的罗马历平年由12个月组成,总共355天。此外,有时在二月至三月之间插入27天或28天的闰月:梅塞多尼乌斯。这个闰月是通过在2月的前23天之后插入22或23天而形成的;二月的最后五天,推迟到三月之前,成为夹层的最后五天。最终效果是一年增加了22或23天,形成 377或378天的闰年[5]。 有人说,“月经间”总是有27天,并且在2月23日后(Terminalia)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开始[6]。
如果管理得当,这个系统可以让罗马年与回归年大致保持一致。然而,由于 教皇通常是政治家,并且由于罗马地方法官的职位任期与日历年相对应,因此这种权力很容易被滥用:教皇可以延长他或他的政治盟友之一在任的一年,或者拒绝延长他的对手执政的一年[7]。
凯撒的改革旨在永久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创建一种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即可与太阳保持一致的日历。这在新日历生效后不久就被证明是有用的。 瓦罗在公元前37年中使用了它;确定四个季节开始的日历日期,这在8年前是不可能的[8]。一个世纪后,当普林尼将冬至定为12月25日,因为那一天太阳进入摩羯座8度[9], 而这种稳定已经成为生活中普遍认知的事实。
虽然回归年的365+1⁄4天的近似值早已为人所知[10],但古代的阳历仍使用不太精确的周期,导致日历与季节逐渐不一致。
八年法,是由克雷斯特拉杜斯推广的八年周期阴历(通常也归因于欧多克索斯),它被用于一些早期的希腊历法,特别是在雅典,比8平均儒略年长1.53日。长度为19年的默冬章,共计6,940日,比平均儒略年长了6小时。平均儒略年是欧多克索斯 (欧多克索斯的学生)为改善默冬章而设计的76年周期基础。
在波斯(伊朗)改革后,由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即年轻的阿维斯坦)在公元前503年引入古波斯历的历法,在之后每年的第一天(1 Farvardin=纳吾肉孜节)以大约每四年一天的速度相对于春分漂离[11][12]。
在埃及历中,同样使用365天的固定年份,四年内逆日漂移一天。公元前 238年曾尝试每四年增加一天,但没有成功(克诺珀斯法令)。凯撒可能在那个国家经历了这种“流浪”或“模糊”的日历。他于公元前48年10月登陆尼罗河三角洲,并很快卷入托勒密王朝战争,尤其是在克利奥帕特拉设法在亚历山大被“介绍”给他之后。
凯撒强加了和平,并举行了宴会来庆祝这一事件[13]。 卢坎描述了凯撒在宴会期间与一位名叫阿科鲁斯的智者交谈,表示他打算创造一个比欧多克索斯更完美的日历[13](欧多克索斯被普遍认为将一年的长度确定为365+1⁄4天)[14]。但战争很快就重新开始,凯撒遭到了埃及军队攻击了几个月,直到他取得了胜利。随后,他与克利奥帕特拉一起在尼罗河上进行了一次长途航行,然后于公元前47年6月离开该国[15]。
凯撒于公元前46年返回罗马,根据普鲁塔克的说法,他召集了当时最优秀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来解决日历问题[16]。普林尼说,凯撒的改革得到了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17],他通常被认为是改革的主要设计者。索西琴尼可能也是凯撒为促进改革,出版的天文年鉴的作者[18]。最终,决定建立一个结合古罗马月份、埃及历法的固定长度和希腊天文学的365+1⁄4天的日历。根据马克罗比乌斯的说法,凯撒在这方面得到了马库斯·弗拉维乌斯的协助[19]。
Remove ads
![]() |
凯撒的改革只适用于罗马历。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帝国和邻近客户王国的许多地方公民和省级历法都与儒略历保持一致,将它们转换为365天的历法,每四年多一天置闰[20][21]。改革后的日历通常保留了未改革日历的许多特征。在许多情况下,新年不是在1月1日,闰日不是在传统的二六分隔日]],旧月份名称被保留,改革月份的长度与儒略月的长度不匹配,即使匹配,它们的第一天也不匹配相应儒略月的第一天。然而,由于改革后的历法彼此之间以及与儒略历有固定的关系,因此通过使用称为历日学的转换表,使它们之间转换日期的过程变得非常简单[22]。
这些日历中最重要的三个是亚历山大历和古马其顿历─有两种形式:叙利亚-马其顿历和罗马的亚细亚历。其它改革后的历法来自卡帕多西亚、塞浦路斯 以及(罗马)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城市。未经改革的历法继续在高卢(科利尼历)、希腊、马其顿、巴尔干半岛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区使用,尤其是在犹太。
亚细亚历是罗马亚细亚行省,以及附近的城市和省份,但略有不同。它通过公元前8年由总督保卢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颁布时的颁布法令的存续而详细了解。它将第一个月的神祉重新命名为凯撒(拉丁语:Kaisar),并安排了月份,使每个月从相应罗马月的卡伦德之前的第九天开始;因此,这一年从9月23日开始,即奥古斯都的生日。
Remove ads
儒略改革
改革的第一步是将日历年的开始(1月1日)重新调整为回归年,方法是将公元前46年延长为445 天,弥补了凯撒在位之前应插入的日子。当年已经在2月插入了常规的闰月,从355天延长到378天。当凯撒下令进行改革时,可能是在他从非洲战役在昆蒂利斯晚期(7月)中,他通过在 11月和1月之间插入两个特殊的闰月来增加67天[a]。
西塞罗在当时写的信中称这些月份是在“闰前”(Intercalaris Prior)和“闰后”(Intercalaris Posterior);它们有时被称为十三月和双十二月;这些术语出现在罗马帝国崩溃一千多年后的18世纪[b]它们各自的长度是未知的,是第7或5日和第15或13日[25]。
由于公元前46年是一系列不规则年份中的最后一年,因此这超长的一年过去和现在都被称为“混乱的最后一年”。新历法重新调整完成后,在公元前45年开始运行[26]。
Remove ads
儒略历的月是通过在儒略历前的355天常规罗马年上添加10天而形成的,从而创建了365天的常规儒略年。1月、8月(Sextilis)和12月各增加了两天,4月、6月、9月和11月都增加了一天。2月在平年没有改变,所以仍然是传统的28天。因此,儒略历将所有平年(即非闰年)的月份长度设定为与今天仍然保持的相同日数。
儒略改革没有改变以前儒略历中计算月中天数的方法,基于卡伦德、每月的第5或7日和第15或13日,这三个日期在月份中的位置也没有改变。马克罗比乌斯指出,额外的日子是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之前添加的,以避免扰乱既定宗教仪式相对于该月的第5或7日和第15或13日的位置[27]。
插入的日子最初都被描述为“dies fasti”(F – 参见 罗马历)[28]。几个节日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胡里奥-克劳迪安时期的早期,颁布了大量节日来庆祝王朝具有重要性的事件,这导致相关日期的特征更改为NP。然而,这种做法在克劳狄乌斯统治时期被停止,而描述日期的做法在公元一世纪末左右被废弃: 古罗马的安东尼法学家盖约说“dies nefasti”(罗马历)已成为过去[29]。
Remove ads
旧的闰月被废除。新的闰日被定为“ante diem bis sextum Kalendas Martias”(三月卡伦德之前的第六个双倍日),通常缩写为“a.d. bis VI Kal. Mart”;因此,它在英语中被称为闰日(英语:bissextile)。它发生的年份被称为闰年(英语:annus bissextus)。
关于儒略历早期中闰日的确切位置存在著争议。最早的直接证据是2世纪法学家塞尔苏的声明,他指出48小时分成两半,而闰日的那一天是“后面”的一半。公元168年的铭文指出“a.d. bis VI Kal. Mart.”是闰日后半的第二天。19世纪的年代学家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艾德勒认为塞尔苏以技术方式使用“后”一词来指代两天中较早的一天,这要求铭文将整个48小时的一天称为闰日。后来的一些历史学家也同意这种观点。在蒙森之后的其他人,认为塞尔苏使用的是普通拉丁语(和英语)的“后部”含义。第三种观点是,48小时的“闰日”最初并没有被正式指定为闰日,但随著一天48小时的概念变得过时,才出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30]。
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目的来说,闰日最终成为两天中较早的一天。238 年,肯索里努斯表示它入在特米努斯(2月23日),随后是2月的最后五天,即a.d VI、V、IV、III 和 prid. Kal. Mart.(平年的2月24日至28日,闰年的25 日至29日)。因此,他将闰日视为双日的前半部分。所有后来的作家,包括大约430年的马克罗比乌斯、725年的比德和其它中世纪的复活节的计算(复活节计算器)都遵循了这条规则,罗马天主教会的礼仪年也是如此。然而,塞尔苏的定义继续用于法律目的。它被纳入查士丁尼文摘[31],在1236年的英国“闰日”中[32],直到 1879 年才被正式废除。
闰日对市集周期(古罗马每隔8天举行一次)的影响在来源中没有讨论。 根据卡西乌斯·狄奥的说法,公元前41年插入了一个闰日,以确保公元前40年的第一个市集日不会落在1月1日,这意味著古老的8天周期不会立即受到儒略改革的影响。然而,他也报告说,在公元44年之前的一些场合,市集日被更改以避免与宗教节日发生冲突。这可能表明,此时48小时双日的两半都分配了一个单个市集字母,因此逃亡节和市集日可能在同一日期但不同的日子。无论如何,8 天的市集周期在公元一世纪开始被7天的星期取代,并且 主日字母开始与法斯蒂(fasti)中的市集字母一起出现[33]。
儒略历有两种类型的年份:365天的“平”年和366天的“闰”年。它有一个简单的循环,即三个正常的平年,然后是一个闰年,这种模式无一例外地永远重复。因此,儒略年的平均长365.25天。换言之,儒略年相对于太阳年(365.24217 天)会随时间漂移[34]。
尽管希腊天文学家至少从依巴谷开始就知道[35],即在儒略改革前一个世纪,就已经知道回归年略短于365.25天,但日历并没有弥补这种差异。因此,与观察到的春分时间和季节相比,日历年大约每四个世纪增加三天。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1582年的格里高利改革消弥。公历与儒略历具有相同的月份和月份长度,但在公历中,被100整除的年份数字不是闰年,只有那些被400整除的年份仍然是闰年[36](即便如此,公历与天文观测的偏差仍为3,030年中的一天。)[34]。
罗马失闰
尽管新历法比儒略历前的历法简单得多,但教廷最初每三年增加一个闰日,而不是每四年增加一次闰日。在索利努斯 [37],老普林尼[38],阿米阿努斯[39], 苏埃托尼乌斯[40],和肯索里努斯[41]等人,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马克罗比乌斯[42]对儒略历的引入做了以下描述:
凯撒根据他修改后的测量对民用年份的规定是通过法令公开宣布的,如果不是日历的更正本身导致祭司们引入他们自己的新错误,这种安排可能会继续存在;因为他们继续在每四年的开始而不是在年底插入代表四个四分之一日的闰日,尽管闰日应该在每四年结束和第五年初之前进行。 这种错误持续了36年,此时已经插入了12个闰日,而不是实际应得的数字,即9个。但是,当这个错误最终被认识到时,奥古斯都的命令也纠正了它,即应该允许12年没有闰日,因为12个这样的年的顺序将消弥由于祭司们在36年中过早的行动而引入的三天。
因此,根据马克罗比乌斯的说法,
- 这一年被认为在泰尔米纳利(2 月 23 日)之后开始[43],
- 该日历自公元前45年1月1日推出以来一直正常运行至第四年初(公元前42年2月),此时祭司插入了第一个闰日,
- 凯撒的意图是在第五年初(公元前41年2月)、
- 祭司们在公元前42年之后又进行了11次置闰,公元前三年间隔一次,因此第12次闰日落在公元前9年,
- 如果凯撒的意图得到遵循,那么在公元前41年之后,每四年就会有一次闰年,因此第9个闰日应该是在公元前9年,
- 公元前9年之后,有12年没有闰年,因此凯撒在公元前5年会有闰日,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被省略,并且
- 公元4年之后,日历按照凯撒的意图运行,因此下一个闰年是公元8年,之后每四年出现闰年[44]。
有些人对闰年是如何进行的有不同的想法。上述方案是下表中斯卡利杰(1583年)的方案。他确定奥古斯都改革是在公元前8年制定的。下表显示了每次重建的隐含先例儒略日期,即凯撒改革历的第一天,以及奥古斯都改革完成后罗马历日期与儒略历相匹配的第一个儒略历。
Remove ads
月名由来
- 一月(Jan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 二月(Febr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 三月(March):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 四月(April):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 五月(Ma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土地女神迈亚,或来自拉丁语词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 六月(Jun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女神朱诺,或来自拉丁语词“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 七月(Julius,原名Quintili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由于凯撒在该月出生,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凯撒的名字“儒略”。
- 八月(Augustus,原名Sextili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西元前27年8月,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Augustus)称号。后来罗马皇帝屋大维是死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 九月(September):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 十月(October):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 十一月(November):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 十二月(December):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公元前738年古罗马沿用古希腊历法,1星期=8日,1个月=33或35日(),1年=10个月=338日,加Intercalaris(27日)=365日。
公元前713年古罗马历法,Intercalaris及Mercedinus合并,每两年1个Intercalaris(22日),再两年1个Mercedinus(23日),每年=365.25日。
此处所谓的失闰,是调整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的历差至365.2455=3日。及至格里历在公元1582年颁行,明明岁差22日,儒略历计365.25,是多计12日,但只是删除10日。其原因是要再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到365.2425=2日。但始终未能以1月1日成为冬至日,原因是公元前46年颁行儒略历是在Mercedinus后的第一日。
格里历与儒略历的日期差距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