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光盘
扁平的,通常是圓盤,用於編碼二進制數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光碟(英语:Optical disc,又译作光碟)于1965年由美国发明家占士·罗素发明[1],当时所储存的格式仍以类比讯号(Analog)为主。它是用激光扫描的记录和读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种介质。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时开始普及,具有存放大量资料的特性,1片12cm的CD-R约可存放1小时的MPEG1的影片,或74分钟的音乐,或680MB的资料。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原理
光碟的记录利用了双重自动修正的编码[2]:当音讯以24-bit从模拟信号转变为数码讯号之后,会先加入第一组的check digit成为一串28-bit的讯号;然后这28-bit的信号会平均分布在28组相连的数据串,并有1-bit的差异,再加入第二组的check digit。这样,即使光碟的物理介质受到损伤,由于有双重的自动修正,使解码器亦能把大多数损伤移除,无损音讯的品质。
光碟类型
- Blu-ray Disc (BD蓝光光碟)
- HD DVD (已停止后续开发)

历史
- DVD 和衍生
- 任天堂GameCube游戏光盘 (miniDVD 衍生)
- Wii光盘 (DVD 衍生)
- Super Audio CD (SACD)
- 增强型通用光盘 (EVD)
- DataPlay
- 通用媒体光碟 (UMD)
- 超密度光碟 (UDO)
以下超越目前的第三代光盘,有容量超过(1 TB)的潜力:
- Archival Disc
- 全息通用光盘 (HVD)
- LS-R
- Protein-coated disc
光碟种类与规格
环保问题
![]() |
由于光碟制程的进步,基于成本考量已鲜少使用贵金属做为反射层。因此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业者以没有经济价值与回收处理不合成本为由,并不乐意回收处理弃置光碟。台湾的环保署,在2002年委外执行“弃置光碟片回收清理探讨计画”的研究显示,估计每年共约产生990吨(约6000万片)以上的弃置光碟片[8]。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