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林特·希尔 (特勤人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克林特·J·希尔(英语:Clinton J. Hill,1932年1月4日—2025年2月21日)是一名前美国特勤局特工,他曾担任五位美国总统的随扈,自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一路服务到杰拉尔德·福特。
希尔最广为人知的经历是1963年11月22日发生的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当时约翰·肯尼迪总统在经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刺杀,希尔从随行车辆冲向总统座车跳上车尾,以身体保护受袭的总统及第一夫人贾桂琳·甘迺迪,直至车辆抵达帕克兰纪念医院。[1]这一壮举被亚伯拉罕·萨普鲁德的摄影机拍下。在2025年逝世前,希尔是总统车内最后一位仍在世的见证人。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希尔出生于北达科他州拉里莫尔,母亲为挪威裔的艾玛·彼得森。原生家庭居住在罗斯格伦附近的农场,但母亲在他出生仅17天后便因家庭变故将他送往法戈的北达科他州儿童之家。三个月后,他被挪威裔的克里斯与珍妮·希尔夫妇收养,并跟随养父母搬到华许本。[2]他的原姓氏为“Haugen”,后来改为英文的“Hill”,因为“Haugen”在挪威语中意为“小山”。[3][4]
希尔在华许本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州穆尔黑德的康考迪亚学院,在校期间参与美式足球、篮球和棒球运动,并主修历史,于1954年毕业。[4]大学毕业后,他被征召入伍,先在密苏里州伦纳德伍德堡接受基础训练,随后被派往马里兰州邓多克的美国陆军情报中心,接受反情报特工训练,并于丹佛的第113反情报军团第九区服役,直至1957年退役。[5]
服役结束后,希尔加入美国特勤局,最初被分派至丹佛办公室。1958年,他加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安保团队。[6]当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后,希尔被指派为第一夫人贾桂琳·甘迺迪的贴身保镖。
Remove ads
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
1963年11月22日,约翰·F·甘迺迪总统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乘车队游行途中遇刺,当时其随行人员正前往达拉斯贸易市场参加午宴。甘迺迪夫妇坐在总统座车的后排,德州州长约翰·康纳利与夫人内莉·康纳利坐在中排,特勤局探员威廉·格里尔负责驾驶,而助理特别探员长罗伊·凯勒曼则坐在前排。[7]
希尔当时位于在总统座车后方的特勤局随行车左侧踏板上。他听到右侧传来类似爆竹的声音,转头时发现甘迺迪已经中弹。意识到情况危急,希尔立刻冲向总统座车,跳上后保险杆,并在途中听到了第二声枪响,声音与第一声不同,像是“左轮手枪击中坚硬物体并产生回音”。[8]
根据1964年3月9日希尔与特勤局特工凯勒曼、格里尔和扬布拉德在华盛顿特区向委员会提供的证词,事发当时,希尔攀住行李箱左侧的小扶手,这个扶手通常是供随行特工站在后保险杆上时稳定身体用的。然而,当天总统车后方并无特工驻守,原因有二:一方面,甘迺迪总统曾多次表示,除非必要,他不希望特工在车队游行时站在车后踏板上,甚至在数天前造访佛罗里达州坦帕时还再次强调了这点;另一方面,特工杰拉尔德·布莱恩指出,车队即将进入高速公路,通常这种情况下车速会提高至60至70英里,因此不会安排特工站在车尾。[9]

在总统遭受致命枪击的不到两秒内,希尔成功攀住车辆,但此时驾驶已开始加速,导致车辆一度与他拉开距离。然而,希尔稳住身体,奋力跳上快速加速的座车后方。当希尔爬上车时,他看到贾桂琳似乎因震惊而爬向后车厢。希尔后来在华伦委员会作证时表示,他认为第一夫人当时是在试图捡回总统头部被击碎的残片。他赶忙爬向她,将她护送回座位,随即用身体护住总统与夫人。与此同时,中排座位上的内莉则将受伤的丈夫州长康纳利扶到自己腿上,以减少他的痛苦。[10]
前座的特工凯勒曼立刻透过车内双向电台向前导车辆下令:“立刻前往最近的医院!”希尔也大声喊著:“去医院!快点!”在车队疾驶前往帕克兰纪念医院的途中,他向后方的特勤局随行车比出“大拇指朝下”的手势,并左右摇头,示意总统的伤势极为严重。座车随后迅速驶离迪利广场,直奔仅数分钟车程外的医院。希尔仍然保持护卫姿势,低头查看总统的伤势。他后来作证时描述:“总统的右后脑几乎完全消失,碎块落在座位上,大脑裸露,整个后座布满血迹与脑组织,贾桂琳·甘迺迪全身沾满鲜血。伤口过于严重,无法辨识是否还有其他伤口,唯独右后脑有一道巨大的破口。”[9]
当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甘迺迪与康纳利时,希尔接到司法部长罗伯特·甘迺迪的来电。希尔在2013年的访谈中回忆道:“他问我总统的情况如何,但我不想在电话里告诉他总统已经去世,我认为这不是我的职责。我只能说:‘情况非常严重,坏到了极点。’”[11]
总统遇刺让特勤局深感震惊与自责,但所有人都认为希尔的应对无可挑剔。他的迅速反应与英勇行动,让他在甘迺迪葬礼后几天于华盛顿获颁荣誉表扬。即便身处哀痛之中,贾桂琳仍特地出席典礼,亲自向希尔表达感谢。
Remove ads
刺杀事件后
希尔在1964年总统选举后仍负责保护肯尼迪夫人及其子女。随后,他被调派至白宫担任林登·詹森总统的特勤人员。1967年,詹森仍在任时,希尔升任总统保护组的特别负责特工(SAIC)。当理查德·尼克松就任总统后,希尔转而担任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的保护组SAIC。最终他被调至特勤局总部,担任所有保护工作的助理主任,并于1975年退休。[12] 希尔支持官方结论,即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为单独行动,并否定有关暗杀事件的阴谋论。[13]1975年,他在接受迈克·华莱士访问时,含泪表示如果他能早一秒抵达总统车队,他本可以挡下第三发子弹,并为未能及时赶到深感遗憾。[12]
2006年,在内莉·康纳利去世后,希尔成为当年车内最后一位在世者。他为2010年由杰拉尔德·布莱恩(Gerald Blaine)和丽莎·麦库宾(Lisa McCubbin)合著的回忆录《肯尼迪特勤组》(The Kennedy Detail)撰写了前言。[14]
2010年12月,在BBC《今天》节目的一次采访中,希尔回忆起1963年的刺杀事件,并谈及他1990年首次重返达拉斯时的感受。当被问及如果当时有所不同,是否能挽救总统的生命时,希尔回答:“那天(李·哈维·奥斯瓦德)占尽优势,我们毫无机会。那场刺杀因为当时的环境而变得非常容易实施。”[15]
2012年5月,希尔接受C-SPAN节目Q&A的访谈,由布莱恩·兰博主持。[16]同年4月,希尔出版回忆录《肯尼迪夫人与我》(Mrs. Kennedy and Me),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描述与贾桂琳的合作关系。[17]同年,他入选挪威裔美国人名人堂(Scandinavian-American Hall of Fame),该奖项由北达科他州组织Norsk Høstfest主办。[18]
2012年,有报导称希尔长期居住在维吉尼亚州亚历山卓。[4][16]2013年11月,适逢肯尼迪遇刺案50周年,希尔出版《十一月的五天》(Five Days in November),阐述他对暗杀事件的看法。[19]2016年,他发表回忆录 《五位总统:我与艾森豪、肯尼迪、詹森、尼克松和福特的非凡旅程》(Five Presidents: My Extraordinary Journey with Eisenhower, Kennedy, Johnson, Nixon, and Ford),总结其特勤局职业生涯。[20]
2018年10月5日,希尔获颁北达科他州州长道格·伯古姆颁发的西奥多·罗斯福“粗犷骑士奖”,该奖项授予北达科他州的杰出、现居或前居民。[21]
个人生活与逝世
肯尼迪遇刺时,希尔已与妻子格温(Gwen)结婚,并育有两名儿子。[16]2012 年接受布莱恩·兰姆访谈时,希尔透露他已与妻子分居或离婚多年。[16][22]截至2013年,希尔居住在旧金山附近。[23]2016年起,他与合作作者丽莎·麦库宾(Lisa McCubbin)交往[24],两人于2021年12月结婚。[25]
希尔于2025年2月2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贝尔韦代雷家中去世,享耆寿93岁。[26]美国特勤局于24日发表讣报声明。[27]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