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内伶仃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伶仃島map
Remove ads

内伶仃岛(简称内伶仃,英语:Nei Lingding Island / Lintin Island,葡萄牙语:Ilha de Lintin)是中国广东省伶仃洋上面一个岛屿,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及蛇口之西南约8公里,香港新界屯门区烂角咀龙鼓洲西北约6公里,为深圳市境内最大的岛屿[1]

事实速览 内伶仃岛, 自然地理 ...
Thumb
内伶仃岛的鸦片船,1824年
Thumb
青山眺望内伶仃岛
Thumb
新安县地图,可见内伶仃岛(Lintin I.)

地理

内伶仃岛是一个三角形的岛屿,面积有4.84平方公里,最高点为尖峰山,海拔338米;西面是牛脷角,东南是东角嘴(在1922年香港绘制地图中,称为Sweeting Point[2]),南面有南湾,北面有东湾。

内伶仃岛以西,穿过伶仃洋,便是珠海市淇澳岛

值得留意的是,外伶仃岛距离内伶仃岛很远,前者位于香港南部的长洲以南,万山群岛中部之北。大屿山刚好处于内外伶仃两岛中间,若用一直线将两岛连起来,直线刚好与北大屿山公路成90度角;而两岛的面积亦大致相等,两岛与大屿山的距离亦大致相等,令两岛形如大屿山的两颗伶仃对向的卫星

生物

由于邻近珠江口,珠江的沙泥使内伶仃岛的海水带黄色。

内伶仃岛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维管植物133科379属569种、苔藓19科34属61种、昆虫超440种、鸟类近110种、两栖爬行类超30种、兽类十余种。[3]

岛上树林为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物种包括山蒲桃红鳞蒲桃短序润楠刺葵白背槭等,灌木层则主要是小果柿[4]兽类中则猕猴穿山甲普通伏翼褐家鼠小家鼠等为优势物种。[5]

历史

历史上,内伶仃一带为来往广州的水道,而内伶仃岛、烂角咀及后海湾洋面是船只聚集的地方。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葡萄牙人占据“屯门岛”建立根据地;有指“屯门岛”即现时的内伶仃岛[6],但至今尚无定论。

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朝水师进攻,破坏该根据地[7][8],史称屯门海战嘉靖元年(1522年),于茜草湾对出的海域,明朝水师再大破葡舰,史称茜草湾之战[9]

近代史

清朝,内伶仃岛隶属新安县[10]

1898年,清廷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以南的宝安县地方,均被纳入为英国租界范围,理论上亦包括内伶仃岛。然而,英方以该岛远离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为由,并没有接收内伶仃岛和其南面的万山群岛。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第390团发动内伶仃岛之战,中华民国国军战败,最终解放军占领该岛,宝安县城南门校场北侧建有“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11]

1952年,因边防建设需求,岛民迁宝安县西乡居住。

1953年,内伶仃岛连同南面的万山群岛,一同被划出宝安县,改为珠海县管辖。

1955年,部分内伶仃岛岛民配合政府调动,响应“军民共守边疆”的指示精神,回岛居住和耕作;但是当时由于土改政策已结束,所以岛上土地就没法办理土改手续。

1970年代,内伶仃岛生产队被纳入长期从事海上捕捞业为主的流动渔民,组建起来的蛇口渔业一大队,行政管辖。

1980年代,珠海市政府曾建议兴建连接香港的伶仃洋大桥,定线经过内伶仃岛,但此计划最后被港珠澳大桥取代。

1980年代,驻岛解放军撤离内伶仃岛,因岛上没有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

1983年,国家森林保护区禁止原岛民上内伶仃岛耕种;深圳政府安排内伶仃岛生产队迁入蛇口,渔一大队自费建房居住。

1992年,由于体制改革,《深圳经济特区管理条例》出台,南山区蛇口街道办渔一大队改称蛇口渔一实业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深圳市政府和珠海市政府,经第11届35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明确内伶仃岛归属深圳市管辖,隶属南山区,成为深圳市地面最南点,也为深圳相隔了56年来,再次管辖该岛。

由于该岛已没有常住居民多时,1984年就已经被划定名为“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并设立石碑标示;划归深圳后,再重名为“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