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两国一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两国一制,是针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政治性论述,可以指:

  • 政治学者阮铭,于2002年7月提出的两国一制
  • 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于2002年9月提出的两国一制
  • 台北市市长柯文哲,于2015年1月20日提出的两国一制,后来暂时不提两国,但说明重点在一制

阮铭的两国一制

2002年7月,阮铭提出论述[1][2][3][4]

Remove ads

大前研一的两国一制

2002年9月,大前研一在自己主编的录影带《迷失的孤岛·台湾:用两国一制摆脱第二次亚洲危机》[5],提到“两国一制”。2003年,大前研一接受专访提到,一国两制会失败,两岸应两国一制,这“一制”就是资本主义中华联邦的观念[6][7][8]

柯文哲的两国一制

论述

2015年1月20日,柯文哲在台北市市政大楼,接受美国双月刊杂志《外交政策》的专访,提出两国一制(英语:Two countries, one system)的论述[9]

2015年2月1日,因为专访的论述引起争议[15],柯表示:

2015年2月3日,针对环球时报的评论[17],柯表示:

2015年2月8日,因为面对新华社的忠告[19],柯表示:

台北市长柯文哲抛出“两国一制”理念,对此,大陆媒体环球时报却评论双城论坛可以停办了,对此,柯文哲表示,他认为两岸不需要拘泥于某些标签,同时必须缩短双方在软体上的差距,包括文化及生活态度上,否则再继续交流会造成更大的困扰,柯文哲强调,现阶段对两岸而言,“比统一更重要的是合作”。

柯文哲表示,正在构思“一五共识”的讲法,因为九二共识已经是23年前的想法,应该再现有的基础上往前进,不应当回到23年前的讨论,他也说可以了解大陆的想法,“但这就是典型的各自表述”,他一再强调,两岸必须在互相认识、了解、尊重及合作的原则下继续往前进,不需要拘泥于过去的标签。

此外,柯文哲还说,两国一制的重点在“一制”,如果双方在认知上、生活态度或是文化的差异太大,“勉强凑在一起也是很麻烦”,他认为,两岸必须缩短软体上的差距,而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观念则属于普适价值,也应该是两岸人民所共同追求的最重要目标。

“比统一更重要的是合作,至少在现阶段我认为是这样” ,柯文哲也表示,他还是坚持两岸必须合作往前进,在互信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进,增加两岸的互信、互爱、互量,也期盼在过程中能减少双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对日后的交流也比较正面。[21]

台北市长柯文哲抛出“两国一制”的看法,牵动两岸敏感神经,事后他说只要提到“两国”大陆就跳脚,以后不提“两国”提“一制”,但此话一出也影响到和上海的双城论坛,柯文哲坦承会有影响,但他还是坚持没有“92共识”,只有“15共识”。[22]

Remove ads

反应

  • 2015年2月3日,中国大陆媒体厦门日报报导《柯文哲台独言论遭挞伐》[23]
  • 2015年2月1日,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表示,两国一制指的是坚持台湾的主权跟民主。
  • 2015年2月2日,中华民国前总统李登辉表示,柯文哲应该说清楚“一制”是民主制度还是共产制度,建议说:“台湾维持自由民主当我们的制度”[24][25]。2015年2月3日,李登辉接受宝岛新声广播电台的专访[26],表示同意两国一制,促中国大陆能够民主自由[27]
  • 2015年2月3日,台湾公共行政学者李允杰,建议改称“两岸一制”[28]
  • 2015年1月31日,中国国民党立委吴育昇表示,两国一制代表前者要中国大陆承认台湾独立,后者则要中国大陆放弃共产制度,接受民主体制,这样的主张毫无可行性[29]
  • 2015年2月2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正式发布新闻稿回应[30];同日,中国大陆媒体环球时报,报导《社评:为被殖民唱赞歌,柯文哲有些狂了》[17]。2015年2月7日,中国大陆国营事业媒体新华社,报导《有人气,别任性--对柯文哲的忠告》[19]。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两国一制等同于“两国论[31]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来源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