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份姑妈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八份姑妈宫位于台湾台南市西港区港东里,曾称懿德宫,供奉“鄞、何、李、纪”四仙姑[注 1][2][4]。该庙相传是南瀛五大香之一的西港香发源地,直到1823年曾文溪大水导致该庙香火没落,才转由西港庆安宫接办[4]。
沿革
根据庙方所立的〈沿革〉碑之说法,该庙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79年),之后在万历卅九年(1610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永历卅一年(1677年)等年重修[2]。日治时期的《台南州祠庙名鉴》记载该庙是创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左右[5][1],不过康熙年间的《诸罗县志》已有此庙的记载[注 2][3]。此外庙方沿革碑则称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该庙第八次重修,此次重修并将庙名改为“懿德宫”[2]。


姑妈宫相传因为神威显赫,清廷因而赐与樟木制成的“下马牌”[注 3]与木制“圣旨牌”,但下马牌据说在道光三年(1823年)的水灾中被冲走[4][3]。而西港香的起源据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有位姑妈宫陈姓信徒,在曾文溪“十八欉榕凹湖仔”发现一艘王船,并将之迎回姑妈宫[4][3]。此后每三年一科举行绕境,即是早期的西港香活动[4][3]。然而道光三年的大水重创姑妈宫与庙境聚落,举行祭典发生困难,自此改由西港庆安宫接办[4][3]。
此外根据庙方沿革碑的说法,该庙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设有社学[2]。之后在雍正二年(1724年)、乾隆廿一年(1756年)、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过[2]。道光年间的大水后,该庙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而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再修并更名“懿德宫”[2]。进入日治时期后,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再次重修[2]。
民国67年(1978年),姑妈宫在今址重建,并于民国72年(1983年)落成[3]。旧庙遗址在庙前,有一棵大榕树贯穿[3]。民国107年(2018年)举行西港香时,姑妈宫的仙姑娘妈首次被邀请参与“南巡”绕境[6]。据西港庆安宫的说法,是因为追本溯源,为感念过去八份姑妈宫主办西港香的贡献,所以迎请仙姑娘妈随同南巡[6]。
其他

八份姑妈宫原本组有金狮阵,在乙未抗日时姑妈宫的金狮阵也加入抗日行列[3]。但据说金狮阵成员在出征时都会请示该庙的“二太子”日军的位置,不过二太子总故意指反方向,所以每次出征都没有遇到日军,全员无伤回来[3]。后来因怕遭日方扫荡追究,便将金狮头藏到姑妈宫南营前的三角埤池底,日治时期有一次在疏濬三角埤烂泥才又挖了出来[3]。
姑妈宫庙供奉有一尊“朱府将军爷”,是民国72年(1983年)重建后神明降驾指示要求增祀[3]。又据说姑妈宫旧庙庙前原有一座八角亭,亭柱写有对联“循吏本醇儒名垂竹帛,孤忠成大节气壮山河”,《南瀛古厝志》一书认为该对联与郑成功有关,且该位“朱府将军爷”可能与被赐姓“朱”的郑成功有关[3]。
注释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