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四事件三十五周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4年是六四事件三十五周年,台湾、美国、英国等地举行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
5月31日,移英港人在伦敦南华克举行旨在纪念“六四”的舞台剧《5月35日》英文版的首演。这部舞台剧曾于2019年在香港公演,后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20年通过《港区国安法》而在香港匿迹[2]。
6月1日晚,数百位港人聚集在伦敦金斯顿的费尔菲尔德公园(英语:Fairfield Park)纪念“六四”35周年及“反送中运动”5周年[2]。
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于6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外举办“六四”35周年纪念活动。六四事件亲历者魏京生、王军涛以及文革受难者遇罗克之弟遇罗文参与[2]。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于6月4日举办了六四天安门事件35周年听证会,八九学运领袖周锋锁与“白纸世代”中国留学生杨若晖、Karin等人在听证会上作证。[4][5]
这是因应《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订立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通过后的首个“六四”周年纪念。当局在过往惯常举办六四烛光晚会的维多利亚公园以及铜锣湾一带设众多警力布防[6]。
尽管警察严密驻守铜锣湾一带,现场仍见有市民以电话亮起灯光,亦有人身穿黑色上衣在维园长椅上安静地坐著悼念。
维园以外,在香港各区,前民主派区议员开设的店铺遭警察上门调查,包括朱江玮的店铺“如一AsOne 团购网购平台”。
六四前夕,有警员在前民主派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查阅出入人士身分证,陈嘉琳今早亦在西贡被警察截停搜查。[7]
晚上,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8]、欧盟驻港澳办事处内,亦点起了悼念六四的烛光。
往年,多有艺术家在铜锣湾东角道附近以行为艺术纪念“六四”,但今年仅有艺术家陈式森(三木)现身。他于6月3日晚在铜锣湾附近马路上做出饮酒姿势并以手比划“八九六四”以作悼念,继而被多名警员包围后带走。[9][10][11]
Remove ads
各方反应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国政府早有明确结论,中方一贯反对任何人以此为借口,攻击抺黑中国,干涉中国内政。”[注 1][14][15]
6月3日,警务处在铜锣湾部署大量警力。维园足球场、高士威道、电气道亦有警员巡视。警方透露,次日(4日)将调配特别部队。[16]
行政会议成员、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称,市民手持蜡烛到维园自行悼念六四事件不会违反法律,并称会用自己方法悼念,具体不便透露。[17]
大陆委员会于6月3日公开呼吁“北京当局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同时,也应勇于面对‘六四事件’历史事实”[18]。
6月4日,中华民国总统、民主进步党主席赖清德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与X上发文纪念六四:“纪念六四,不只是为了六四,更因为全球心系民主自由的人们,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护人民”。[19]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0] 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亦发文纪念。[21]
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发表声明:“今天,在天安门广场大屠杀 35 周年之际,我们缅怀数以万计参加和平抗议的中国民主运动人士,他们因要求自由、人权和结束腐败而遭受残暴袭击。三十五年后,那一天的真实死亡人数仍然不得而知,但我们向所有在1989年6月4日以及随后的日子里被杀害和监禁的人们表示怀念和敬意……美国与那些继续争取人权和个人自由的人们坚定地站在一起。三十五年前在天安门广场上站起来的人民的勇气和牺牲不会被遗忘。”[22]
外交部长乔美兰通过X发表声明:“1989年逝去的人们的精神在今天呼吁问责和人权的人们的声音中得以延续。加拿大呼吁中国履行国际法规定的人权义务。加拿大将继续为那些无法自由发声的人发声,与那些捍卫人类尊严的人站在一起。”[24]
英国驻华大使馆通过微博和X发布一则视频,视频中展现了1989年6月4日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内容逐渐消失,最后变为一张白纸,配文为:“35年前的今天,天安门广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和平抗议以悲剧收场。 有些人试图将那些事件从历史和记忆中抹去。 今天我们铭记不忘。”[25]
微博发布的视频在十余分钟后被屏蔽。
欧盟驻华代表团发表声明:“欧洲联盟与天安门事件受害者家属同在,并呼吁中国当局承认这场事件并采取切实行动为此担责。欧洲联盟持续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合作与中国就人权和基本自由议题进行接触。”[26]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