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再喂食症候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再喂食症候群(Refeeding syndrome)是长期饥饿后,再开始补充营养后可能出现的一种病症[2]。不只发生在口服补充,也可能发生在完全肠道外营养治疗后[2]。可能会造成低磷酸盐、低镁、低钾和低硫胺素[2]。可能会造成虚弱、呼吸减弱、协调性差、精神错乱、癫痫和心律不整[2]。
风险因子包括饮食失调、酗酒、手术后、慢性营养不良、减肥手术和炎症性肠病[2]。可能的机转包括血糖升高后导致胰岛素浓度上升,进而促使细胞吸收钾和磷酸盐[2]。依据是血中的磷酸盐、钾或镁的浓度下降来诊断[2]。并依它们减少的呈度决定严重度,减少 10% 至 20%为轻度,减少 20% 至 30%为中度,减少 30% 以上则为重度[2]。
治疗是缓慢逐渐恢复热量的摄取[2]。在最初的 24 小时内,建议补充的热量为 10 至 20 kcal/kg,或不超过人体能量需求的一半[3] [2]。应尽早补充硫胺[2]。通常还建议补充钾、磷酸盐、钙和镁[3]。一开始应每 12 小时测量一次电解质[2]。
再喂食症候群的发生率尚不清楚[2]。一项研究发现,住院患者中,盛行率约为 0.5% 至 18%[2]。有关再喂食症候群的现代描述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2]。不过,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饥荒后人们再进食后死亡的记录[4] [5]。
Remove ads
参见
- 明尼苏达州饥饿实验
- F-100和F-75
参考文献
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