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冬灾

欧亚大草原冬季的极端气象灾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冬灾
Remove ads

冬灾[1][2]蒙古语зуд哈萨克语жұт吉尔吉斯语жут;俄语:дзуд, джут),欧亚大草原冬季的极端气象灾害[3][4],牲畜在此期间因牧草短缺而挨饿。按照自然灾害类型,冬灾分为“白灾[5]”“黑灾[6]”等数个种类[7]

Thumb
戈壁地区因黑灾而饿死的山羊,2010年3月

蒙古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倚赖畜牧业为生[8],该国80%的出口农产品,及国内生产总值的11%皆来自畜牧业[7],因此冬灾在蒙古国足以构成严重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危机的威胁[9][4]

种类

蒙古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冬灾:

  • 白灾(tsagaan zud),即暴风雪,大雪覆盖草地,导致牲畜饿死[10]。白灾频发,且对畜牧业损害极大[11]
  • 黑灾(khar zud),即旱灾,牲畜和居民面临缺水威胁。黑灾并非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范围也不如白灾大,主要是戈壁地区多发[10]
  • 铁灾(tumur zud) ,指冬季短暂回暖后,气温又再度降至冰点以下,积雪融化后重新冻结,形成坚硬冰层覆盖草原[10][12][13]
  • 冻灾(huiten zud),指气温在数日间降至极低,伴有强风,导致牲畜得不到保暖[10]
  • 混合灾(havsarsan zud)指多种冬灾组合发生[10]
  • Tuuvaryin zud,指的是当上述冬灾广泛暴发,引起过度放牧

哈萨克斯坦有谚语“冬灾有七个亲戚”(жұт жеты агайынды),例如冬灾期间常伴生干旱、草木枯萎、提前入冬、深雪覆盖、冬季降雨、冰层结壳、暴风雪等极端灾害[14]

Remove ads

人为因素

一些人为因素加重了冬灾的后果。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时代,当局限制牧民拥有牲畜的规模,以缓解过度放牧问题。20世纪90年代,蒙古人民革命党下台、蒙古国转型为市场经济后,当局放松管制,同时全球羊绒需求增长,蒙古国境内的山羊数目快速增加。由于山羊喜好啃食草根,损害草场,其蹄子更为锋利,破坏土层,加重草原风蚀。以上因素都导致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加重[8]。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冬季严寒更为频仍,旱灾多发,都导致蒙古国境内冬灾多发、加重[7]

历史

在蒙古国,冬灾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单次冬灾造成逾百万牲畜死亡的例子并不鲜见。1944年冬灾,有近七百万牲畜死亡[15]。1944年和2010年都暴发北极振荡,造成非常严重的冬灾。在1999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01年、2001年至2002年三个冬天,蒙古国连续爆发三次冬灾,共有1100万牲畜死亡[16]

2009年至2010年冬天,蒙古国八成的国土为冰雪所覆盖,厚度达200至600毫米不等[17]。在乌布苏省,夜间气温低达−48 °C或−54 °F,持续了近50日[18]。有9000户人家的牲畜全部死亡,3.3万户的牲畜损失过半[19]。截至2010年2月9日,蒙古国食品、农业和轻工业部统计有2,127,393牲畜死亡,包括188,270匹马、牛、骆驼和1,939,123头山羊、绵羊[17],并且预计到冬季结束将有四百万头牲畜死亡[20],然而到2010年5月,联合国报道称这一数字实际达800万,占全国牲畜总数的17%[8]

2015年至2016年冬天,蒙古国再度暴发冬灾,由于前一年的旱灾导致牧民粮草短缺,加重了冬灾的损害[21]

2023年至2024年冬天,蒙古国冬灾尤为猛烈,截至2月下旬已有200万头牲畜死亡[22][23],到6月初共有710万牲畜死亡,占全国牲畜数目的10%[7]

后果

冬灾杀死牲畜,牧民因而不得不移居城市谋生。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近郊有大量蒙古包和简易平房组成的蒙古包区,缺乏供水和供暖等基础市政服务,许多住民都是冬灾后逃往城市的牧民。这些蒙古包区移民缺乏城市生存技能,亦未接受较好教育,许多牧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陷入赤贫,许多人习惯酗酒,甚至犯罪,造成社会治安问题。亦有部分人进入非法采矿行业[24]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