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卡门环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冯·卡门环形山(Von Kármá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巨大的古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师暨物理学家西奥多·冯·卡门(1881年-196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冯·卡门环形山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值得注意的是,西奥多·冯·卡门是中国太空计划创始人钱学森的博士导师,使得嫦娥四号的登陆也具有纪念的象征性意义。[3]
描述


该陨坑北部重叠着巨大的莱布尼兹环形山的南侧坑壁,西北和东北分别毗邻较小的奥雷姆环形山和芬森环形山,阿尔德环形山及卡约里环形山位于它的东南和西南,而南面不远处则横亘了波义耳环形山和赫斯环形山[5]。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44.45°S 176.25°E,直径186.35公里[6],深度约3.04公里[1]。
冯·卡门环形山外观轮廓接近圆形,坑壁已明显损毁,北部三分之一覆盖了莱布尼兹环形山的嶙峋崎岖的外侧壁及溅射物,环坑沿覆盖了众多大小不一的陨石坑,它的南侧壁则与外观呈倒“8”字型的卫星坑“冯·卡门 L”相接壤。冯·卡门环形山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900米[1],坑内地表已被熔岩淹没,除北部外,其它地区表面较为平坦,且反照率较周边地区更暗,类似莱布尼兹环形山坑内,在中心点附近坐落了一座与北部粗糙地表相连的中央峰泰山。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冯·卡门环形山的卫星坑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中心点的旁边。

冯·卡门 | 纬度 | 经度 | 直径 |
---|---|---|---|
L | 47.7° S | 177.9° E | 29 公里 |
M | 47.2° S | 176.2° E | 225 公里 |
R | 45.8° S | 170.8° E | 28 公里 |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