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决策到决策路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决策到决策路径(decision-to-decision path)也称为DD路径,是指用控制流图表示程式时,一条不包含任何决策节点的路径,换句话说,决策到决策路径是介于二个决策点中的路径。近来此概念中,也将决策节点一并算在决策到决策路径中。
定义
在Huang 1975年的论文中[1],是用流程图中的道路(path)来说明决策到决策路径,需符合以下的条件(摘录自论文):
- 其第一个点是启始点或是决策节点。
- 其最后一个点是决策节点或是结束节点。
- 除了头尾两点外,其他的点都不是决策节点。
Jorgensen较近期的教科书用控制流图(教科书中称为program graph)来说明决策到决策路径[2]。首先先定义链(chain)和maximal链(maximal chain)。链是满足以下定义的路径:
- 起始节点和结束节点不同,
- 所有内部节点的入度(in-degree,连入的节点数量)为1,出度(out-degree,连出的节点数量)为1。
maximal链是无法再扩充的链,maximal链不会是其他更大链的一部份。
决策到决策路径是一组满足以下任一项规则的节点(引用并且维持Jorgensen的编号,注解加在括弧内)[2]:
- 包括一个入度为0的节点(程式的起始节点)
- 包括一个出度为0的节点(程式的结束节点)
- 包括一个入度≥2或出度≥2的节点(决策点或合并点)
- 包括一个入度和出度都为1的节点
- 长度大于等于1的maximal链。
Remove ads
性质
依照Jorgensen的定义,决策到决策路径有以下的性质:
- 控制流图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属于一个决策到决策路径。
- 若经过了决策到决策路径的第一个节点,也会经过其他的节点。
- 决策到决策路径用来找测试的独立路径。
决策到决策路径测试
依照Jorgensen 2013年的教科书所述,决策到决策路径测试(DD-path testing)是已知以代码为基础的测试方式中,最好的测试方法,在许多商业工具中都有使用[2]。
相关条目
- 基本块
- 代码覆盖
- 基础路径测试
- 循环复杂度
- 本质复杂度
- 线性程式码顺序及跳转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