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冷战的影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冷战对全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例如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幅削减军费,导致军事工业衰落,前苏联数百万人失业,影响了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发展。[1]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进行几次经济改革后,经历了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比美国和德国在大萧条期间经历的经济衰退更严重。尽管冷战后俄罗斯的整体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但1998年后俄罗斯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2005年初,俄罗斯人均GDP已经恢复到1989年的人均GDP水平。
冷战虽然结束,但它继续影响着全球政治。苏联解体结束了美苏冷战,美国成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许多其它新兴国家在全世界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冷战定义了美国在二战后的政治角色。到1989年,美国与50个国家建立了军事联盟,在117个国家拥有了150万驻军,冷战催生了美国大规模空前的永久性和平时期军工复合体,以及大规模军事科研资助体系。此外,美国还推动建立了常态化的和平时期国防体系与军备产业,这一现象正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离职演说中所警示的"军工复合体"的具象化呈现。[2]
冷战期间,美国的军费开支估计高达8至9万亿美元,近10万美国人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丧生。
美国和苏联在全球发动的代理人战争还导致数百万人丧生,其中东南亚地区的伤亡最多。随着冷战结束,多数代理人战争和对地区冲突的支持也基本结束。冷战结束后,战争的爆发频率,以及难民数量、受冲突影响的国家显著减少。
冷战的影响难以轻易化解,许多曾被超级大国利用来激化第三世界竞争的经济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原共产主义国家瓦解引发了新的内战与民族冲突,南斯拉夫便是典型例子。在东欧,冷战的终结开启了新的经济增长,自由民主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但在阿富汗等国家,独立伴随而来的是国家机器的崩溃。
随着柏林墙倒塌、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及苏联解体,冷战正式宣告结束。然而两级格局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尤其在核武器与导弹防御系统等领域。由于缺乏正式终结冷战的条约,曾经的超级大国仍在不同程度上维持、甚至升级或改造现有核武器及其投送系统。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此前未被承认的合法拥核国家也已成功研制并试验了核爆炸装置。[3]
冷战结束后,由非国家行为体或个人实施的核恐怖主义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重点。尽管此类威胁客观存在,但在全球反恐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迄今尚未发生实质性的核恐怖主义事件。
Remove ads
辐射遗产

有关核裂变的军事与非军事活动导致冷战期间发生了多起严重的非自愿性辐射伤害事件。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大规模破坏,使受灾地区持续遭受急性及残留辐射影响。在长达数十年的核武器生产与试验过程中,科学家、技术人员、军事人员、平民及动物均遭受了超出正常本底水平的辐射暴露。此外,军用与民用核反应堆及核设施领域发生的多起重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不仅造成工作人员死亡,更使民众暴露于超标辐射环境中。
然而,这些辐射污染事件并未能阻止美苏两国继续大规模制造导弹与核武器。
冷战争留下了多重核遗产,其中核能与核动力新技术的应用就是显著案例。核军备竞赛在美苏双方争夺全球霸权的冷战背景下引发了了持续的紧张关系。
环境整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等领域,都通过辐射以及其它核能领域获得了显著效益。
安全遗产
军事遗产
制度遗产
经济遗产
心理遗产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