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净饭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净饭王
Remove ads

萨都丹拿·乔达摩梵语巴利语:Śuddhodana Gautama),为悉达多之父,是前6世纪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释迦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国王。其名意为“纯净的米饭”,故称净饭王[1]

事实速览 萨都丹拿·乔达摩, 配偶 ...

生平

净饭王的父亲是狮子颊国王Simhahanu,母亲是迦哲娜Kaccanā,配偶为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觉大王的胞妹摩耶,不料摩耶在产下悉达多不久后即去世,后迎娶其妹摩诃波阇波提,其子悉达多亦在成年后迎娶表妹耶输陀罗,净饭王的其他子女包括公主难陀及王子难陀。[2]

据现代学者考证,因为迦毗罗卫国采取部落共和制,他是迦毗罗卫国的大王,也就是释迦族刹帝利贵族选举而出的领袖,而不是世袭的国王。

在五十岁时诞下儿子悉达多太子,他根据印度古老的传统,邀请八个著名的占星家到王宫预言太子的将来,他们预言太子会成为佛陀或转轮圣王后,而最年轻那位婆罗门阿说示则断言太子必出家成佛陀,因此他曾多次阻止悉达多太子出家修道。当太子离家出家后,他派出五位侍从追随太子出家,这五位侍从是㤭陈如Koṇḍañña、跋堤Bhaddiya、跋波Vappa、摩诃男Mahānāma和阿说示Assaji。后来这五位成为第一批的僧团,称为五比丘

在悉达多太子悟道后,他一连九次派了九名侍从前去请佛陀回国,却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请了老侍从克鲁德亚 Kāludāyi前往舍卫城祈园精舍向佛陀说出净饭王的意思,两个月后、佛陀率领僧团回到迦毗罗卫国。[3][4]当净饭王成为圣弟子后,大力帮助佛陀的弘法事业,成为释迦牟尼佛最初的支持者之一。

到了最后,在病床上证阿罗汉果。近因缘谭经:“临终之时,卧于白伞之下,荣耀之卧榻,达阿罗汉果。

如是,王不须住森林中,精励勤修而得圣果。”

Remove ads

净饭王向悉达多太子行礼

当国师阿私陀英语Asita尊者第一次来皇宫看望悉达多太子时,因婴儿伸出一只小腿触及国师的发髻,国师主即以天眼观看婴儿的未来,并双手合十向小王子礼拜,净饭王见此也跟著国师向太子行礼。

为提高农业生产,国王组织了王耕节,这是迦毗罗卫国全民的节日。当全国人民都沉在欢乐气氛中,悉达多太子却独自走到毗砵罗树下双盘襌坐,并证得初襌,净饭王一听此事,立即来到现场,看见太子襌思的样子,不禁向他行礼。[5][6]

净饭王的证果

当佛陀初次回国时,因挨家挨户化缘而令净饭王感到很震惊,带著使臣来到佛陀跟前质问佛陀为什么要沿街乞食,佛陀在街头劝说国王:“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乐。”[7]净饭王一听完此偈同时即证初果。他赶忙接过佛陀的钵,领著佛陀及僧团到王宫受用佳肴。饭食之后,佛陀再次告诫大众:“正法善行,勿作恶业,如此贤者, 此彼得乐。”[8]国王当下证二果,而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同时也证初果

有一次,净饭王对佛陀说,他不相信传言说儿子因苦修而没证圣果就升天了。佛陀因此而对国王说《大法护本生故事》(巴利语Mahādhammapāla Jātaka)。净饭王听完故事后,证不还果[9]

当净饭王临终躺在病床上时,佛陀对他说最后一次佛法,他即证阿罗汉果,并亲自验证解脱之乐,七天(或说一天)后般涅槃[10]

净饭王的影响

悉达多太子与夫人耶输陀罗的独生子一出生,太子悉达多就说:“罗睺罗出生了,枷锁现前。”[11]太子立即离开皇宫,而净饭王则为婴儿取名为罗睺罗。

当佛陀为七岁的罗睺罗剃度出家时,净饭王没想到他的孙子竟会出家,一听这消息便感悲痛,赶去见佛陀,请求佛陀不要让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佛陀答应他的请求,因此制定了一条戒律。[5]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