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凯氏瓮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凯氏瓮鳐(学名:Okamejei cairae),为软骨鱼纲鳐目鳐科𫚙魮属的一种[1],被IUCN列为易危保育类动物,分布于西太平洋婆罗洲西部外海海域,深度65至150公尺,本鱼盘状体顶端狭圆,宽度为体长的61-70%,为长度的1.2-1.3倍,尾细长,中部宽度为高度的1.2-1.7倍,第一背鳍起点的宽度为高度的1.1-1.7倍,上颚前长度为体长的14-16%,腹长为体长的27-30%,吻长为眶间宽的2.8-3.6倍,第一背鳍起点至尾尖的距离为第一背鳍基长的4.1-5.4倍,尾鳍长的2.9-3.2倍,腹鳍中等,后叶长度为体长的15-17%,前叶长度为后叶的78-92%,雄鱼盘两面前缘均有细齿带,雌鱼及幼鱼无背带,有1-3个颈刺,颧骨刺斑延长且位于后方,尾刺很小,上颚有40-51排牙齿,主要为黄色至褐色,背盘大部分区域布有大小不一的褐色细小斑点,头部和腹部的腹面通常为浅色至中灰棕色,明显比圆盘边缘周围较浅的区域颜色更深,每个背鳍有一个深色的前鞍状斑纹,尾鳍有2个深色横带,体长可达36公分,栖息在底中层海域,为底栖性鱼类,肉食性,卵生,生活习性不明。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