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剧场 (台湾杂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剧场》,是台湾表演艺术杂志,为季刊,1965年在台北创刊,共出版九期,1968年停刊。

台湾戒严时期,由于书籍、刊物或是艺术创作作品皆须经过政府的审查制度的原因,艺文创作受到意识形态的控制,但《剧场》季刊率先将欧美现代主义影剧思潮引进入台湾,在杂志中翻译讨论如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以及剧本创作,如电影剧本《广岛之恋》、《甜美生活》、《去年在马伦巴》等,以及与戏剧剧本相关的剧作家讨论,如萨缪尔·贝克特欧仁·尤内斯库哈罗德·品特[1]

创办人员

创办初期由当时国立艺专校友庄灵邱刚健、李至善、崔德林、陈清风作为先锋创办《剧场》杂志,并吸引徐尹秋、郭中兴、张健、方莘、李南衡、黄华成等众多志同道合的艺文友人加入,而像是撰写小说的陈映真刘大任王祯和,以及创作诗词的方莘,摄影界的张照堂等人也都参与了《剧场》杂志的编辑与创作之中。

封面设计

杂志封面由毕业于省立师范大学艺术系的黄华成所设计,逐步奠定杂志的风格走向。杂志名称“剧场”两字,原本是方正的中文铅字,擅长字体设计的黄华成,为符合杂志的实验和新潮性格,将之转化成活泼的图像符号,如同演员般在封面上自由跳动,富含“现代感”的设计美学[2]

影响

《剧场》杂志影响六零年代后的台湾艺文发展,不仅是在电影、剧场艺术中,而是为台湾开拓现代主义的发展空间,有更多元的角度以及视野,提供更大创作空间的想像,可谓是台湾艺文思潮中的重要推手。[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