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放 (三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刘放(2世纪—250年),字子弃,涿郡方城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人[1],是西汉广阳顷王刘建之子西乡顷侯刘容的后代[2][3],三国时代魏国大臣。
生平
刘放早年担任过郡纲纪,被荐举为孝廉。天下大乱时渔阳人王松占据涿郡,刘放前往依附。官渡之战后曹操攻占冀州,刘放劝王松投靠曹操,于是王松在收到曹操的招降书信后,率领雍奴、泉州、安次三县归顺。
刘放回应曹操的书信文辞华丽,曹操看了很高兴,又听说是他说服王松降服,于是征召刘放,并任命刘放为司空参事,担任主簿记室,之后又担任郃阳等县的县令。
魏国建立后,为中书监,与中书令孙资一同掌管机密,颇受曹丕、曹叡宠幸,爵位则略高于孙资[4]。刘放善于撰写檄文,曹操、曹丕及曹叡诏命中有关征召告喻的文字,多出于刘放之手。
青龙元年(233年),吴帝孙权与蜀汉执政丞相诸葛亮联合想一起伐魏。曹魏的边境侦察兵缴获孙权的书信,刘放于是改写信中言辞,往往能够更换本文却仍与上下文相衔接,将信改作写给魏征东将军满宠并表现出归顺曹魏之意,将其封好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将信抄给吴将步骘等人,孙权便担心诸葛亮怀疑自己而解释。这一年,刘放、孙资二人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景初二年以讨伐辽东参谋有功而进爵方城侯[5]。这一年曹叡卧病不起,想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共同辅政。曹宇生性谦恭善良,坚决推辞。曹叡召见刘放、孙资,问:“燕王为何如此?”刘放、孙资回答:“燕王自知不堪如此大任。”曹叡又问:“曹爽是否可代替?”刘放、孙资都同意,又力陈应当召回司马懿以扶持皇室。曹叡先是同意,但不久后为曹肇阻止。曹叡再次召见刘放、孙资,说:“我自己要召回司马懿,却被曹肇等人阻止,几乎坏了我的事。”于是罢免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的官位,司马懿到了之后接受诏命,而后曹叡驾崩。按《魏晋世语》所言,夏侯献、曹肇早已敌视刘放、孙资,因此刘放、孙资此举的目的很可能为罢黜政敌。裴松之指出,刘放、孙资称赞曹爽,劝召司马懿,实为魏室衰亡的根基。
齐王曹芳继位,刘放食邑增为一千一百户,正始元年,与孙资分别加官左、右光禄大夫[6],金印紫绶,仪制与三公相同。嘉平二年去世,谥敬侯。
Remove ads
评价
家庭
- 刘氏,嫁张华。
艺术形象
-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年):刘国际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