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包信和
中国物理化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包信和(1959年8月—),江苏扬中人,中国物理化学家,无党派人士,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
生平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7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1987年至1989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1989年至1995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至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其间2000年8月至2007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9年3月至2015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1]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9月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2]2017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3]。2018年2月24日,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4]。2024年,他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5]。
学术贡献
包信和团队主要领导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设于中国科学院大连所的这个团队,长期攻关能源燃料的转化科技用以解决能源问题,首创氧化物和分子筛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催化过程(Ox-Zeo),达成煤基合成气的成果,简而言之就是将煤炭气化或煤液化[6],用于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的应用场景。
最终2016年从原理上创立了一条低耗水的煤转化新途径,将氧化物催化剂与分子筛复合,突破了90多年前德国发明的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process)煤制烯烃程序高耗水高排放二氧化碳缺点,传统模式也因这缺点而无法实用化只能用于特殊情境,此次突破获《科学》杂志评价为里程碑式创新,可能改变世界能源格局。[7]国内外大都采用石油生产烯烃,而对于60%以上石油进口、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且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中国而言,在煤制烯烃领域取得这新突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8]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