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化学命名法
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为化合物生成系统名称的一组规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化学命名法[1][2](chemical nomenclature)是为化合物制定系统名称的一套规则。中国第一个系统性化合物命名方案是1908 年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草》,1932年教育部颁布《化学命名原则》开始确立了元素、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原则,而有了统一的标准[3]。目前,中国大陆的化学命名由中国化学会(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CCS)下属的化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制定,并经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CNCTST)审定和发布;台湾的化学命名由国家教育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下属的化学名词审译委员会制定。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创建和开发的命名法。IUPAC命名法确保每种化合物(及其各种异构体)只有一个正式接受的名称,即系统IUPAC名称。但是,某些化合物可能有也被接受的替代名称,称为首选IUPAC名称,该名称通常取自该化合物的通俗名称。最好,该名称也应代表化合物的结构或化学性质。
例如,白醋(white vinegar)的主要成分是CH
3COOH,,俗称醋酸(acetic acid),也是其推荐首选的IUPAC名称,但其正式、系统的IUPAC名称是乙酸(ethanoic acid)。
IUPAC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包含在两本出版物中,分别称为《蓝皮书》[4][5]和《红皮书》[6]。第三本出版物,称为《绿皮书》[7],该书建议使用符号表示物理量(与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合作)。而第四本出版物,称为《金皮书》[8],定义了许多化学中的技术术语。生物化学[9]为《白皮书》,(与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UBMB)合作)。分析化学为橙皮书[10]。高分子化学为紫皮书[11]以及临床化学《银皮书》都有类似的汇编。[12]这些“颜色/彩色书籍”由《纯粹与应用化学》杂志定期发表的具体建议补充。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