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的著作合集于北宋时期的刻本,共二十卷,并且是目前流存于世的《范文正公文集》刻本中年代最早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注 1][注 2],亦在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注 3]。
由于现存的《范文正公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古代刻本,均是根据元朝天历元年(即公元1328年)刊刻的岁寒堂刻本,再修版重印或据以校刻的。因此这一北宋时的刻本作为目前现存年代最早的《文集》刻本,尽管可能仍不是《文集》最早的初刊本,但对于还原《文集》与范仲淹作品的本来样貌,以及对研究范仲淹生平乃至宋代文学与古书版本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特征
与其他多数现存刻本一般,共二十卷。每半页有九行,一行有十八个字。卷端题有“范文正公文集”,书口题有“集卷一”,卷首有苏轼所作的《序》。卷一整卷均抄配,根据曾经收藏此刻本的近代藏书家傅增湘的《藏园群书题记》初集卷五中所说,是他收藏后请人“依乾道本按行格字数补录”,即并非原本。卷二至二十为宋刻原本,间中有抄配。每卷均是先出该卷的细目,然后连接正文。
由于此刻本的避讳字眼,如“桓”(北宋钦宗名)、“构”(南宋高宗名)等字均没有缺笔以作避讳,所以可以推断这是北宋时期宋钦宗在位以前(即公元1126年以前)的刻本。同时,元朝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的岁寒堂刻本虽然刊刻于元朝,但“构”字写为“御名”二字,故可以推断天历本是根据南宋初年宋高宗在位时的刊刻本而来,因为宋朝时规定如果是当时在位的皇帝的名,必须要将这一字改写成“御名”[1]。
注释
- 为第四类杂项类,序号27
 - 根据2013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所发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作“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北宋;中国国家图书馆”,却与各种他处说法有异。无论是2017年国家图书出版社所直接影印北宋刻本出版的《宋本范文正公文集(全四册)》中,亦或是2008年“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作“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宋)范仲淹撰;北宋刻本(卷一配抄本);国家图书馆”,均为20卷。又案200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岚《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中,言“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文物出版社、山东博物馆均藏有蝶装残卷一三、一六至二〇数卷,今未及见,不知是否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一致(页49)”。
 - 编号为01079
 
参考资料
- 《宋本范文正公文集》(全四冊).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10. ISBN 9787501362400.
 - 王瑞来. 《范仲淹集》版本問題考辨. 国家图书馆报刊 (台北). 1996-06, (第1期).
 - 王岚. 七·范仲淹集. 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3-05: p.47-54. ISBN 7806438025.
 -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pdf). 中国国家文物局. 文物博函〔2013〕1320号. 2013-07-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5-03-07).
 -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0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12-15).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