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山古洋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宁头北山古洋楼,是位于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宁乡的一栋宅第,2019年10月2日指定为金门县县定古迹。[1]
沿革
古宁头北山古洋楼是由李金鱼、李炎芽、李天祝三兄弟在菲律宾马尼拉经营椰子贸易后返乡兴建的双落大厝。二落大厝建于1920年代末期,并于1932-1933年集资兴建左侧的护龙叠楼。根据时序推论,室内彩绘于1937年完成。不久之后,由于日军占领金门,李金鱼兄弟为逃避压迫而返回菲律宾侨居地,仅有母亲庄言和李天祝的妻子坚持留守洋楼,再次后,洋楼曾由本警察作为驻在所使用。[2][3]
国共战争期间,洋楼曾被共军占领作为北山共军临时指挥所使用。并成为1949年古宁头战役期间的重要历史场所。[4][5]在此之后洋楼长期被国军占用,直到告终后才归还给李家后代作为农具和粮仓使用,二楼在1970年至1980年间曾被李家亲属使用,1986年,赵万富接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并在建筑旁树立“北山村巷战纪念志”碑记述古宁头战役历史。[6][7]
自建筑在1980年代闲置后,2002年洋楼地上权交给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即使在2006年完成修复工程,洋楼由于其重要性和安全问题,长期闲置至今未开放利用。[8]
2015年,北山古洋楼被登录为历史建筑,2016年9月二落大厝被招租为青年旅馆,成为金门第一栋的古厝背包客栈[9],然而洋楼仍然闲置不用。在2019年文化局执行修复及再利用计画期间,北山古洋楼被指定为县定古迹。[10]
Remove ads
建筑风格
北山古洋楼被视为南洋侨汇影响金门传统建筑逐渐转型为洋楼的案例。建筑群由二落大厝和左护龙叠楼组成。其中二落大厝采用传统的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前落采用传统闽南式的双坡屋架结构,共七根梁,使用榻受作法;后落则采用传统闽南式的双坡屋架结构,共九根梁,顶部是砖坪屋顶。二落大厝的明间下部使用花岗石平铺,上部则是内部砖墙外抹灰;次间正立面的外墙上部使用斗子砖砌,下部使用传统的磉仔石平铺;正立面的柱上部使用烟炙砖砌,下部使用花岗石。左右侧立面和背立面的下部使用传统的磉仔石平铺,上部是内部砖墙外抹灰;正立面装饰著“福禄祯祥”四字泥塑。[11]
左护龙叠楼则为二层洋楼,建筑结构采用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搭配简易钢筋混凝土系统建造,叠楼的第一间房和最后一间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仿传统砖坪屋顶,中段采用闽南式的双坡屋架结构,有五根梁;洋楼的墙基使用了六到七纹花岗石,墙身为砖墙,侧立面则有各种窗楣造形、花瓶栏杆、蔷薇等泥塑装饰。[12]
室内格局部分,二落大厝沿著中轴线由入口往内依次为榻受、前厅、向寮、深井、巷头、后厅、寿堂后和房间。深井两侧是攑头。立面上的榻受壁堵采用砖墙并抹灰,后落的镜面墙上有对联,上方则是连续的卍字纹彩绘。 左护龙叠楼一楼楼梯间左侧设有四个开放间,墙体使用砖造并直接支撑著二楼的楼板荷重。二楼中央的三个开放间采用左右穿闘式的栋架,与左右的墙体和背墙共同承担著屋顶的荷重。其中二楼的木构栋架直接立于一楼的承重分隔墙上,二楼前檐墙使用木屏门制作。二楼的楼板是由木梁跨越左右的承重墙形成,再在木梁上铺上望板、望砖和尺砖地坪;叠楼中唯一存留的二楼三开间屋顶采用硬山脊造,脊头是曲脊。叠楼的正立面部分的墙面上贴著马约利卡磁砖(Majolica Tile)。室内彩绘则主要以山水风景和水族为主题,其中可见到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图案,例如轮船、汽车和长堤等。[13]
受到战争影响,洋楼后落大厝的墙壁和洋楼左侧的外墙仍清晰可见当时激烈的巷战遗留下的枪弹孔。墙体内还留有弹头等金属物件。当前由于二落大厝改装青年旅馆,内部则设有套房、宿舍房等设施。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