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山龙属 (蜥臀目)
恐手龙科北山龙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山龙属(学名:Beishanlong)是似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中国。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目前已发现三个化石,发现于中国甘肃省北山山脉。模式种是巨大北山龙(B. grandis),是由中国与美国科学家所共同研究、发表,论文在2009年发表于网路,正式发表是在2010年。属名是以北山山脉为名,种名在拉丁文意为“巨大”,意指北山龙的巨大体型[1]。
北山龙的化石发现于新民堡群,地质年代为阿普第阶到阿尔比阶之间,约1亿2500万年前。正模标本(编号FRDC-GS GJ (06) 01-18)是在2006年被发现,是一个部分骨骼,缺乏头颅骨[1]。副模标本是在2007年被发现,一个是后肢骨头,另一个则是两块耻骨。在1999年发现的脚掌骨头,目前被暂时性归类于北山龙[1]。
叙述
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估计北山龙的身长约7公尺,体重约550公斤[2];而最大型的似鸡龙个体,身长约是8公尺长。北山龙是种大型似鸟龙类恐龙,而正模标本还在成长中,所以会成长至更大体型。而最初研究则根据66公分长的股骨,推测北山龙的体重约626公斤[1]。根据骨头组织学研究,胫骨有13或14个成长环,显示这些化石是亚成年个体,而且成长速率相当稳定[1]。
北山龙的体型相当粗壮。前肢、后肢长。与后期近亲相比,北山龙没有修长的手掌、脚掌、指爪等特征[1]。
分类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