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门洗涤盐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門洗滌鹽廠
Remove ads

北门洗涤盐厂台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的精盐厂,是接收日本时期的北门粉碎洗涤盐工厂而来。该工厂在全盛时期每日产量达到300多公吨,由50名员工以三班制轮流上工,让工厂24小时不停地运作。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停产后,由于是台湾最早的现址洗盐厂,故现以历史建筑的身分先后由台南县与台南市政府管理[2][3]

Thumb
待整修的旧厂房
Thumb
整修后的旧厂房
Thumb
1952年建立的台盐盐工福利社,后来成为《王子变青蛙》场景-钱来也杂货店[1]

沿革

该厂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在台湾日治时期的昭和十一年(1936年)5月动工兴建,计划上是预定年产18000公吨,而据《专卖局公报》,该厂在1940年与1941年的实际产量为17096公吨与18386公吨[2]

二次大战结束后,该厂于1946年1月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经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请工程师袁本兹参考日治时期资料动工修复后,于三年后恢复量产。后来到了1964年12月因有联合国协助,开始生产加碘的细粒洗涤盐,直到苗栗通宵精盐厂完工量产后才转而生产农渔业用的粗粒洗涤盐。1978年4月该厂进行整建,并更新机器设备。该年10月完工后,令年产量一度上升到30000公吨,但该厂还是于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7月停产。[2][3]

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6月,厂房及周边设施以历史建筑的身分转交给台南县政府,成为中华民国的文化资产[2]。而在该年9月的世界古迹日,该厂重新对外开放[3]。行政区划改制后,改由台南市政府管理。

Remove ads

特色

该厂房为木构建筑,是台湾日治时期由总督府专卖局所建的四大洗涤盐厂中唯一仅存者,曾经是台湾食盐的主要供应地,也是台湾产制的加碘盐之原始工厂,在台湾盐业史上有一定的重要性[2]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