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二子直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十二子直棋,是直棋的一大类,棋盘为三同心的正方形,直斜线交叉,每方棋子数为十二,吃子方式是像方棋采用成型吃子,规则、棋名随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吃法增加挑吃、夹吃、跳吃、顶吃等。在古代也可名为牵道、围直、八道行城,最后名者在日本有类似名,但棋盘与玩法皆不同的八道行成。

历史
在汉译佛经的注解就有记载,如《梵网戒本疏日珠钞》:“牵道者,时云围直,二人相对,各十二子,直三则杀故名牵道。”、“八道行城,有本无牵道二字,故知此即一种戏也。《涅槃经》云:‘八道行城,一切戏笑,悉不应观。’荣钞云:‘八尽为道,以棋子行之,似行城法。’熙钞云:‘若依《瑞应经》云,二月八日,是四天王捧太子马足,瑜城出家,因此有行城之法,为追太子马迹表恋圣之情,复有滥设斯法,与此恐别已。’”、“八道行城者,如六甲之类,局中有八道,更互行子而争三成。若得三成者,则对家一子先尽者为输。”,如《天台菩萨戒疏》: “时云围直二人相对,各十二子,直三则败,故名牵道八道行成者,八道交络行当如城。”
谢肇淛《五杂俎》:“有马城,不论纵横,三子联则为城,城成则飞食人一子。其它或夹或挑,就近则食之,不能飞食也。” 记载明朝的有种叫“马城”的直棋,有挑吃、夹吃等吃法。
术语各地不同,像是棋形的术语,湘西有“开九字”、“开十字”、“联二联三”[1];九龙坡区有“推连三”、“洼角三”、“挂角三”、“十字三”[2];杏滨街道有“九头直”、“十字直”、“轮盘直”[3]。阳江以“拉锯三”形容反复吃子[4];酉阳对于战术有“填”、“栏”、“隔”、“塞”、“摆一看二打三”、“举棋不打三、全盘都输光。杀棋不杀中,输得捞捞空。”[5]
Remove ads
棋具
- 棋盘为三同心的正方形,各方形中点以直线相连,各角以斜线相连。
- 每方棋子十二枚,以颜色区分敌我。

通规
- 游戏分为两阶段:下子与走子。
- 下子:轮流将一枚己棋放入空棋位,放完棋子后,将被标记的棋子移除游戏。若满盘无子可动,先行方输掉游戏。
- 走子:先行方先,轮流沿线移动一枚己棋,多数只能移动一格至空邻点。
- 采用成形吃子,只要己棋排成规定的排列之就移除规定数量的敌棋,通常在放子阶段标记,走子阶段则立即移除。共有的吃法是三枚己棋在同线相连,吃掉一枚敌棋。若同时出现数条直条,则也是只是吃掉一枚敌棋。
- 有些在走子阶段的吃法增加挑吃、夹吃、跳吃、顶吃。
- 使敌棋数量降到无法成型吃子或不能移动则获胜。
各地类型
- 瑶山瑶族称为“三三棋”;四川酉阳土家族、湖北来凤土家族称为“打三棋”,张家界土家地区有竹枝词:“芳草萋萋浸碧潭,牧儿驱犊放溪南;断桥片石长松长,一局残棋号打三。”[8];湖南湘西苗族、广东阳江称为“三棋”;广东海康称为“走城”。
- 走子阶段由后下者先,在湘西称为“后布子先开局”。若是下子阶段皆无人吃子,酉阳与来凤是先下者分别先负三局、负十二局,其他地区规则不详。
- 无子可动而输掉游戏,瑶山称为“被关住”;阳江称为“密桶”;酉阳称为“死棋”、“水牯涨”,;来凤称为“闷棋”;湘西称为“关羊”,胜三局。
- 吃子:三枚己棋连线在瑶族称为“喊三”;酉阳称为“打三”;来凤称为“打三气”;阳江称为“叫三”;海康称为“城”;湘西称为“打三”。被标记的棋子在酉阳称为“包”;湘西称为“杀子”。[4][9][10][11][5][1]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