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二子直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二子直棋
Remove ads

十二子直棋,是直棋的一大类,棋盘为三同心的正方形,直斜线交叉,每方棋子数为十二,吃子方式是像方棋采用成型吃子,规则、棋名随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吃法增加挑吃、夹吃、跳吃、顶吃等。在古代也可名为牵道围直八道行城,最后名者在日本有类似名,但棋盘与玩法皆不同的八道行成

Thumb
十二子直棋棋盘

历史

在汉译佛经的注解就有记载,如《梵网戒本疏日珠钞》:“牵道者,时云围直,二人相对,各十二子,直三则杀故名牵道。”、“八道行城,有本无牵道二字,故知此即一种戏也。《涅槃经》云:‘八道行城,一切戏笑,悉不应观。’荣钞云:‘八尽为道,以棋子行之,似行城法。’熙钞云:‘若依《瑞应经》云,二月八日,是四天王捧太子马足,瑜城出家,因此有行城之法,为追太子马迹表恋圣之情,复有滥设斯法,与此恐别已。’”、“八道行城者,如六甲之类,局中有八道,更互行子而争三成。若得三成者,则对家一子先尽者为输。”,如《天台菩萨戒疏》: “时云围直二人相对,各十二子,直三则败,故名牵道八道行成者,八道交络行当如城。”

谢肇淛五杂俎》:“有马城,不论纵横,三子联则为城,城成则飞食人一子。其它或夹或挑,就近则食之,不能飞食也。” 记载明朝的有种叫“马城”的直棋,有挑吃、夹吃等吃法。

术语各地不同,像是棋形的术语,湘西有“开九字”、“开十字”、“联二联三”[1]九龙坡区有“推连三”、“洼角三”、“挂角三”、“十字三”[2];杏滨街道有“九头直”、“十字直”、“轮盘直”[3]阳江以“拉锯三”形容反复吃子[4]酉阳对于战术有“填”、“栏”、“隔”、“塞”、“摆一看二打三”、“举棋不打三、全盘都输光。杀棋不杀中,输得捞捞空。”[5]

Remove ads

棋具

  • 棋盘为三同心的正方形,各方形中点以直线相连,各角以斜线相连。
  • 每方棋子十二枚,以颜色区分敌我。
Thumb
十三甲伯公庙放三棋棋盘

通规

  • 游戏分为两阶段:下子与走子。
    • 下子:轮流将一枚己棋放入空棋位,放完棋子后,将被标记的棋子移除游戏。若满盘无子可动,先行方输掉游戏。
    • 走子:先行方先,轮流沿线移动一枚己棋,多数只能移动一格至空邻点。
  • 采用成形吃子,只要己棋排成规定的排列之就移除规定数量的敌棋,通常在放子阶段标记,走子阶段则立即移除。共有的吃法是三枚己棋在同线相连,吃掉一枚敌棋。若同时出现数条直条,则也是只是吃掉一枚敌棋。
  • 有些在走子阶段的吃法增加挑吃、夹吃、跳吃、顶吃。
  • 使敌棋数量降到无法成型吃子或不能移动则获胜。

各地类型

纯直吃

下三棋

摆三

  • 流传于河北延庆县
  • 走子阶段由后下者先。
  • 吃子:三枚己棋连成一线,移除一枚非连成三子的敌棋。有“连环成”等术语。被标记的棋子被提掉时称为“揪”。[7]

三三棋、打三棋、三棋、走城

  • 瑶山瑶族称为“三三棋”;四川酉阳土家族湖北来凤土家族称为“打三棋”,张家界土家地区有竹枝词:“芳草萋萋浸碧潭,牧儿驱犊放溪南;断桥片石长松长,一局残棋号打三。”[8]湖南湘西苗族广东阳江称为“三棋”;广东海康称为“走城”。
  • 走子阶段由后下者先,在湘西称为“后布子先开局”。若是下子阶段皆无人吃子,酉阳与来凤是先下者分别先负三局、负十二局,其他地区规则不详。
  • 无子可动而输掉游戏,瑶山称为“被关住”;阳江称为“密桶”;酉阳称为“死棋”、“水牯涨”,;来凤称为“闷棋”;湘西称为“关羊”,胜三局。
  • 吃子:三枚己棋连线在瑶族称为“喊三”;酉阳称为“打三”;来凤称为“打三气”;阳江称为“叫三”;海康称为“城”;湘西称为“打三”。被标记的棋子在酉阳称为“包”;湘西称为“杀子”。[4][9][10][11][5][1]

三三棋、打三

  • 四川重庆九龙坡区称为“三三棋”;河北涉县西戌村称为“打三”。
  • 走子阶段由后下者先。若是下子阶段皆无人吃子,双方各去敌方一子再走棋。
  • 吃子:九龙坡区称为“三”。被标记的棋子在九龙坡区称为“背”;西戌村称为“霍出”。[2][12]

二十连

  • 流传于山东莱西马连庄镇
  • 若是下子阶段皆无人吃子,双方各去己棋一子再走棋。
  • 若无棋可动,放弃回合,改由敌方行棋。
  • 吃子:三枚己棋连成一线,移除非连成三子的敌棋。走子阶段不能用同样三枚的己棋吃子。[13]

南非直棋

  • 英文为Morabaraba、Umlabalaba,流传于南非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则可移至任意空点。
  • 吃子:以非连成三子的敌棋为优先。下子阶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走子阶段不能连续两回合用同样三枚的己棋吃子。[14]

含其他吃法

同色三子成列棋

  • 流传西藏自治区朵康地区
  • 吃子:
    • 直吃:三枚己棋连线的称呼。
    • 跳吃:走子阶段,若己棋数量只剩一枚,能沿线跳过一枚邻位的敌棋落到同线的紧连空点,然后把被跳过的敌棋移出棋盘,不能连跳。[15]

三子棋

  • 流传于壮族,又称“盘三”、“棋三”、壮族语为Gei Sam[16]
  • 吃子:
    • 逢三:三枚己棋连线的称呼。被标记的棋子称为“夹子”。
    • 挑担:走子阶段,若己棋数量低于三枚,则一己棋移至两枚敌棋的中间时,吃掉该两枚敌棋。[16][17]

直棋、直方棋

  • 流传于福建台湾,有闽南语俗谚:“仙棋乞丐直”,意思是连一无所有的乞丐都能玩,因此叫“乞丐直”[18][19]
  • 走子阶段由先下者先。
  • 若是下子阶段皆无人吃子,双方各去敌方一子再走棋,称为“抽”。
  • 吃子:若同时满足各种吃法,则仍只能吃掉一枚。下子阶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
    • 直:三枚己棋连线的称呼。
    • 杠:在穿过正方形的斜、直线上有两枚己棋主动夹住一枚敌棋,吃掉该枚敌棋。在杏滨街道称为“敲”;《棋类游戏》称为“抬”;称为“打”。
    • 担:在正方形边线上有一枚己棋主动至两枚敌棋的中间,吃掉该两枚敌棋。在杏滨街道、《棋类游戏》称为“挑”。
    • 抽:在中国大陆,无子可动的玩家去除一枚敌棋,再轮到敌方走子。[20][3][21][22][23]

龙棋

  • 流传于湖北麻城
  • 每方只有九枚棋子。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则可移至任意空点,称为“满天飞”。
  • 吃子:
    • 成龙:三枚己棋在纵或横线连成一线,移除一枚敌棋,以非连成三子的敌棋为优先,下子阶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同三枚棋子在同一线不能再成型,称为“始龙”。已在纵或横线连成三子的称为“现龙子”。
    • 打炮: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于二枚,若造成三枚在纵或横线连成一线,其中两枚己棋相连,另一棋为敌棋,则吃这一敌子。
    • 挑担: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一枚,则在纵或横线移至两枚敌棋的中间时,吃掉该两枚敌棋。[24]

乘棋

  • 又称“城棋”,流传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 标记或立即吃子不详。
  • 走子阶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二枚或以下,则可连走几步;若只剩一枚,则可任意至空位处。
  • 吃子:
    • 一乘:三枚己棋连线的称呼。
    • 二子夹一: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于二枚以下,则主动使同线两枚己棋夹著一枚敌棋,则吃这一敌子。
    • 挑担: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于一枚,则一己棋移至两枚敌棋的中间时,吃掉该两枚敌棋。
    • 背背: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于一枚,主动造成同线上一端、中间为两枚敌棋,另一端为己棋,吃掉该两枚敌棋。[25]

城棋

  • 流传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
  • 标记或立即吃子不详。
  • 走子阶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则可跳过数枚棋子任意走;若只剩二枚,则可任意至空位处。
  • 吃子:
    • 一城:三枚己棋连线的称呼。
    • 二子夹一: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于二枚以下,则主动使同线两枚己棋夹著一枚敌棋,则吃这一敌子。
    • 挑: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于一枚,则一己棋移至两枚敌棋的中间时,吃掉该两枚敌棋。
    • 背:走子阶段,若己棋数剩于一枚,主动造成同线上一端、中间为两枚敌棋,另一端为己棋,吃掉该两枚敌棋。[26]

班德·那德贝

  • 流传于达斡尔族
  • 标记或立即吃子不详。
  • 吃子:走子阶段,除共用吃法外,若己棋数剩于二枚,当主动使同线两枚己棋夹著一枚敌棋,则吃这一敌子,己棋可飞至该种吃法的空位处;若己棋数剩于一枚,主动造成同线上一端、中间为两枚敌棋,另一端为己棋,吃掉该两枚敌棋,己棋也可飞至该种吃法的空位处。[27]

无吃子

锡兰直棋

  • 英文为Nerenchi,流传于锡兰
  • 放子阶段,棋盘只剩两空位为止,开始走子阶段,由后下者先。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则可移至任意空点。
  • 吃子:三枚己棋连线,在下子阶段多放一己棋,不得累加,每回合最多放两子;放子阶段去除一枚敌棋。[28]

三子鸣棋、红绿翻

  •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部称为“三子鸣棋”;南中国称为“红绿翻”。
  • 蒙古族苏尼特部使用当地俗称沙嘎的羊跖骨作棋子,两人各选“绵羊面”或“山羊面”作为己方的棋子面,每方棋数各十二枚。南中国则使用类似黑白棋的一红一绿面的棋子,每方各十枚。
  • 当下子造成三枚己棋连线,将一枚任何敌棋翻成己方面,苏尼特部称为“鸣”。若再造成三子连线则不会再翻。[29][30]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