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华美香叶蚁
香叶蚁属的唯一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华美香叶蚁(学名:Myrcidris epicharis)台译华美矾木拟家蚁,是香叶蚁属(Myrcidris)的一个物种,同时也是该属的唯一一种。于1990年由美国蚁学家沃德(Philip S. Ward)发表。[1]
伪切叶蚁亚科系统发生树 | ||||||||||||||||||||||||||||||
|
华美香叶蚁是栖息在亚马逊的雨林蚁种,以矾木属植物的活肿茎为巢穴。该物种最初由伍迪·本森 (Woody Benson)发现,他对该蚂蚁的评价是:栖息于坛罐花的“胆小及小型伪切叶蚁”。[2] 华美香叶蚁仅在马瑙斯的北部低地雨林的少数地点为人所知。[3]
Remove ads
外貌
该物种体型较小,长度不到5mm;工蚁和蚁后的触角为11节,雄蚁为13节;复眼发达;身体整体较为粗短,不同于细长蚁和伪切叶蚁的苗条身体。工蚁和蚁后的头部呈长方形;工蚁呈浅棕色,蚁后和雄蚁呈深棕色;腹柄节为2节。前腹柄节的长度长于宽度和高度,具腹柄上突。后腹柄节长度短于高度,显得粗短;该物种生活在矾木属(Myrcia)植物的中空腔室中,与它们是共生关系。[1][3]
头部明显长于宽;头部两侧宽凸,至到后缘,枕缘内侧平至微凹;额叶相隔约最大触角柄节的宽度;触角柄节近端弯曲,远端扩大,非常短,短于眼睛长度;第一鞭节长度超过之后三个鞭节的总和;第二和第三鞭节的宽度远大于长度,有时部分融合;单眼分化弱,通常只有三个孔,而没有单眼;前胸背板横向圆形;前部左右两侧中度肿胀;气孔在背侧呈侧面突出;腹柄节长于高或宽,有明显的前腹柄上突,前腹柄节更细;后腹柄节明显宽于长。
上颚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向咀嚼缘变成条纹点状。头部上半部光滑有光泽,有广泛分散的小刻点,变得不透明,前内侧的刻点更密集;额叶之间不透明且具密集的角质点缀。中胸背板光滑有光泽,有点状斑点,侧向不透明,除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上半部的光滑区域外,有斑状。前腹柄节、后腹柄节和第四腹节亚透明,覆盖细小的毛发。短柔毛在身体的大部分地区中等分布,除了头部和胸部的光滑区域。细直立的毛毛在触角柄节、颈部、胸部背部(9-15根毛)、前腹柄节和后腹柄节上中等分布;腹部(不包括后缘)、胫节中后部外表面、头部两侧(正面视图)和头部上半部分没有或非常稀疏。身体整体呈橙棕色,在腹节的后缘有微弱的浅色环带;头部比胸部黑一点;附节较浅黄,上颚较深,铁质棕色。
Remove ads
头部细长,亚矩形,具有平行的侧面和凹陷的枕缘;额叶近三角形且突起;触角柄节和鞭节与工蚁相似;总是具单眼;腹柄节比工蚁更细长,具有更大的前腹柄上突,身体建模与工蚁相似;毛发更多,尤其是在腹部和上半头。身体整体呈深栗棕色。触角、胫节和跗节是鲜明的黄棕色。
有突出的复眼和单眼;第一鞭节大约是第二节长度的一半,随后的鞭节长度不相等,越到后面越长;前股节不肿胀;腹柄节细长,没有明显的前腹柄上突。身体比工蚁更光滑、更有光泽;全身呈深棕色,唇须和颚须对比鲜明。
鉴定
该属与细长蚁属及伪切叶蚁属的不同之处在于细长蚁和伪切叶蚁者无论是工蚁、蚁后还是雄蚁,其触角都为12节;而华美香叶蚁则为工蚁11节、蚁后11节及雄蚁13节。[1][4]
华美香叶蚁与伪切叶蚁弑亲种团(viduus species-group)中以蚁豆属(Tachigali)为巢穴的同色伪切叶蚁(Pseudomyrmex concolor)或其类似种有一些相似之处。沃德以此推出假设:这种相似性反映了趋同演化性(两者都以专一的植物为巢穴)和祖共性(伪切叶蚁弑亲种团的物种类似华美香叶蚁推断的平面图)的结合。同时还有另一个相似点,两者的工蚁都经常受到同一类菌的外部伤害(可能是虫囊菌 Laboulbeniaceae)。[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