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19年中国南北和平谈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9年中國南北和平談判
Remove ads

1919年中国南北和平谈判,简称1919年南北和谈,是中国在1919年2月20日至5月13日之间,由北京北洋政府与南方护法军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

Thumb
1919年南北和平谈判,上海,1919年2月20日。这是北京北洋政府和南方护法军政府在上海举行的议和会议。站立者为北方总代表朱启钤。会议桌左侧为南方代表,从左至右:王伯群郭椿森缪嘉寿章士钊唐绍仪胡汉民曾彦刘光烈彭允彝李述膺钟文耀。门前方桌后右为贾士毅,左为周诒春
Thumb
民国八年南北议和会议(上海,1919年2月20日)

背景

1917年5月下旬,因对德国宣战一事,大总统黎元洪解除段祺瑞总理职务,倪嗣冲张怀芝等督军纷纷宣告独立,黎元洪求援于安徽督军张勋。张勋要求解散国会、另定宪法才肯帮忙,黎元洪无可奈何地把国会解散。不料张勋到了北京后,便拥立溥仪复辟,黎元洪逃入日本使馆,副总统冯国璋在南京代理总统职务。张勋很快地被段祺瑞击败,但是黎元洪不愿复职,不久移居天津。段祺瑞重掌北京,续任总理,却拒绝重开已被解散的国会,他得到梁启超汤化龙的支持,即筹组新国会(国会因对德国宣战一事遭“请愿者”围困,更有国会议员被殴打,议员以为这都是段祺瑞唆使的;段祺瑞被撤去总理职务后,国会曾通过李经羲为继任总理,假如重开已被解散的国会,段祺瑞的总理职权必被质疑,这将又成一场政争)。革命派的孙文因此从上海南下广东,鼓吹护法,要求重开国会,因为得到陆荣廷唐继尧等人支持,便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更成立护法军政府,中国由此出现南北两个政府,造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护法战争遂于10月在湖南爆发。

1918年10月,战事打了整一年,四川已被熊克武的靖国军占领,北京委任的督军刘存厚退入陕西,陈炯明的粤军则占领了福建大半;南北两军在湖南一进一退,战斗激烈,陕西、鄂北则战事胶著,双方所得无多,但南北两方财政压力非常大。北京向外举债,南方则由广东一省支拄。主和的代总统冯国璋与主战的总理段祺瑞同于10月下野,新任大总统徐世昌虽是由主战的安福系控制的新国会推选,他却是支持和平谈判。吴佩孚自8月始,不断要求停战,交通系梁士诒为了抗衡安福系,明里暗里推动国内舆论支持和谈[1]。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徐世昌命令北军休战,这时,由岑春煊等主和派控制的广州军政府,在英、美、法、日等国驻广州领事馆的劝告下,也同意停战。

Remove ads

过程

1918年2月,英国人李德立建议仿效辛亥革命后清政府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议和一事,再次发起南北议和会[2]。1919年2月20日起,北京北洋政府代表朱启钤,南方护法军政府代表唐绍仪在上海举行和谈。南方代表首先要求陕西停战,撤换陕西督军陈树藩,否则议和不能进行。北方未能立即答应,和谈停止。4月6日陕西停战。4月7日和谈恢复,南方代表又要求撤换湖南督军张敬尧,和提出恢复旧国会。北方主张新旧国会合并共同修改“国会组织法”,再重新选举。4月上旬双方改为秘密谈判,直到五四运动发生,无果。5月6日朱启钤唐绍仪联合通电要求中国外交代表拒绝巴黎和会签字,请求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5月10日南方代表提出裁废参战军,撤换不恰民情之督军,取消新国会,恢复旧国会等八条,遭北方拒绝。5月13日南方议和代表全体辞职,随后北方代表亦辞职。南北和谈终止。

影响

1920年7月爆发直皖战争,段祺瑞皖系势力失败,北京新国会被解散。同年8月广东爆发第一次粤桂战争,10月陆荣廷宣告护法军政府解散,退出广东。11月粤军陈炯明迎孙文返回广州。1921年4月,部分旧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选举孙文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宣布北京政府为非法,南北政府对峙之形势继续。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