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学名:Fijivirus boryzae;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一种植物病毒,可寄生于水稻 、玉米、薏米、稗草、小麦、高粱及水莎草等植物[2]。
Remove ads
病症特征
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植株通常表现为明显的矮化、分蘖增多、叶色加深等症状,病株后期茎秆常呈黑褐色,根系发育不良,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3]。
传播途径
目前已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自然传播仅依赖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4]。白背飞虱在取食感染植株的汁液时获得病毒,病毒进入其消化系统后可经肠道吸收并通过循环系统扩散至唾液腺,在其体内完成增殖过程。随后,带毒的白背飞虱可通过取食健康植株而将病毒传播[5]。
SRBSDV不具备垂直传播能力,即不能通过母体卵传递给子代,而是必须由若虫阶段重新取食感染植株后获得病毒[6]。根据病毒在白背飞虱体内的发育时间与传毒特征,SRBSDV的传播可分为持久传毒型、半持久传毒型与非持久传毒型三种类型[4]。
对白背飞虱的影响
病毒感染可延长白背飞虱的发育周期并降低产卵量[4];白背飞虱成虫用带毒水稻饲养可延长寿命、提高繁殖力,并使其分泌更多蜜露[7][8]。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