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法语:Office International Nansen pour les Réfugiés),是国际联盟于1930年在弗里乔夫·南森逝世后成立了负责在1930年至1939年间处理来自战乱地区的难民事务。该机构因创立“南森护照”而闻名,这种护照使无国籍人士得以在各国之间旅行。1938年,该机构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难民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在政治上维护难民的权利。他们的宣传工作曾促使一些国家停止驱逐难民,保障难民的基本人权。1933年在日内瓦召开了难民会议,14个签署了国际协议禁止迫害难民。二是为难民提供法律保护。他们曾为许多难民申请到身份证、签证、居留证,重点救济老弱病残人员。三是给予难民经济援助,并鼓励他们自救。[1]
1926年根据南森的提议设立了南森护照,由五个法郎购买。难民借由此护照证明身份。难民办公室每年出资40万挪威克朗帮助难民,贷款是主要方式,也有一些无偿赠予给特别特殊的难民及难民组织。他们还安置专门机构安置来自德国萨尔的难民及来自亚美尼亚、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的难民,为五万多人提供住所。在办公室存在的8年里,共帮助近100万难民。
Remove ads
成绩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推动十四个国家通过了《1933年难民公约》,以促进各国关注与保护难民的人权问题。[3]该事务所在安置难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安置了一万名难民后,又为四万名亚美尼亚人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村庄内兴建特制住房;此外,在1935年萨尔地区重新并入德国后,办公室还成功将当地难民安置到巴拉圭。[4]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