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海血书

虚构故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海血書
Remove ads

南海血书》,是一则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威权时代下的虚构故事。起初于1978年12月19日《中央日报》副刊发表。作者朱桂最初伪称作品是“越南难民阮天仇”的“绝笔信”,自己则是翻译者。直到2003年才坦承是虚构故事。这篇故事成为台湾中小学的教材,政府机关也大量印送。但后来证实是中华民国政府反共灰色宣传,为当时国民党情报主管王昇上将为配合蒋经国政府威权统治所策划的虚构故事。

事实速览 ︁南海血书, 作者 ...

内容提要

《南海血书》于1978年12月19日在《中央日报》副刊里刊登,根据《中央日报》表示是该文是“译者”朱桂的内弟在出海捕鱼时,在南中国海的一个荒岛上所“发现”,是一个名叫“阮天仇”的越南难民的绝笔。译者朱桂为基隆崇右企专的教师。书中表示,南越被北越所并吞与越战的失败,是“伟大盟邦”(美国)与“民主斗士”(南越的异议份子)的过错。

文中提到家人是如何死于越共的残酷手法[1]:大哥死在越战的炮火中,侄儿在一场暴动中被流弹击中,九十三岁的老祖母与七岁的侄女被越共政府“照顾”到饿死,绝口不提政治的父亲,却在斗争大会上被一棒一棒地打死,三哥(有版本作二哥)在集中营里因为饥饿,忍不住吃了一个番薯,结果被枪毙,大嫂无故被关,病死在监狱中,母亲在逃亡时被共产党干部推下海淹死,妻子被海盗射杀,一家人只剩下阮天仇与儿子文星。船在怒涛上飘流,难民们漂到一个珊瑚礁岛上,但儿子文星在第十三天痛苦地死去,其遗体也被难民分食。吃了文星的难民后来陆续饿死,只剩阮天仇在岛上等死,最后阮捱了四十几天才死亡。

Remove ads

影响

事实速览 外部图片链接 ...

《南海血书》发表时正逢台美断交,故事内容则强烈暗示越战命运可能会降临台湾,挑起台湾人的敏感神经;《南海血书》不但成为当时国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籍,公务机关也大量发放,甚至销售达二十万册,最后还拍成电影[2]。其中一句话:“今日不为自由斗士,明天将为海上难民!”更传诵一时[3][4][5]。1979年,时任教育厅专门委员郑腾辉,就把《南海血书》描述为“证明”共产党弊害的证据[6]

然而《南海血书》内容有大量矛盾与失实之处,使其广受质疑。当时的党外就已经普遍认为此书出自国民党政战系统。林浊水于《八十年代》撰写《拙劣的越南预言——剖析“南海血书”的真相­》,除讽刺挨饿四十馀日,后仍能以鲜血撰写文章阮天仇为“神人”外,并指出这“神人”不可能用螺尖沾血于衬衫上写字。林浊水借此主张故事是“以南越沦亡的例子打击党外人士”[7][8]台湾省议会议员何春木也在总质询时指责作品夸大渲染、荒诞离谱[9]。在作品饱受质疑后,政府将该故事从教科书中全面删去、也不再发行。

2003年,朱桂坦承《南海血书》是他本人创作的虚构故事[10]。后世学者与评论家则指出,故事目的在鼓动台湾人反共情绪。政府则借故事影射“民主斗士”,试图削弱与打压党外运动的政治主张,以强化中国国民党的威权统治[11][3][12][5]、同时攻击与台湾断交的美国[13][12]

Remove ads

电影

  • 南海岛血书》(导演:蔡谷、周明宏/出品公司:台湾义兴影业社[14]
  • 南海血泪》,取材自“清风号”船民经历的电影[15]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