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南共和国海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共和國海軍
Remove ads

越南共和国海军越南语Hải quân Việt Nam Cộng hòa;缩写HQVNCH),一般称南越海军,是越南共和国军海军部门。英语中常简称“VNN”。首批舰艇自法国购入,随著1955年成立越南共和国海军部队后,舰艇改由美国供应。随著美国军援和越南战争扩大,越南共和国海军一度以官兵42,000名、两栖舰船672艘、反水雷舰20艘、巡逻舰450艘、勤务船56艘和戎克船242艘的规模,成长为当时世界最庞大的海军之一。

事实速览 越南共和国海军, 存在时期 ...
Remove ads
事实速览 越南语表记?, 国语字 ...
Thumb
海军军官与士官登上美国移交给南越的陈光启号巡防舰英语RVNS Tran Quang Khai (HQ-02)HQ-02),该船前身为美国海岸防卫队白令海峡号巡逻舰英语USCGC Bering Strait (WAVP-382)WAVP-382
Thumb
南越海军司令陈文真准将(Trần Văn Chơn,左)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托马斯·欣曼·穆勒英语Thomas Hinman Moorer上将(中)试察将于1969年9月后接管美国海军执行河道巡逻作战的南越海军士兵
Thumb
持国旗和军旗的南越海军将兵
Remove ads

历史

建军

南越海军的起源可追溯至1952年的法国海军驻越部队,之后法方依《艾丽榭宫协约英语Elysee Accords》,在1954年将南越防务交给保大帝越南国政府,但由于西贡方面的要求,海军部分仍由法军管理,直到1955年8月20日为止才移交给越方处理,该日也因此在南越成为海军纪念日,当时海军共辖有2,000名人员和22艘舰艇。同年10月26日,随著吴廷琰领导的共和国政权建立而更名,而新海军的援助方也从法国变成了美军顾问团MAAG[1]

沿岸部队

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于1956年[2]开始经由海路将人员和武器渗透到越南共和国境内。为了反制这种活动,1960年4月创设了商船部队(Lực Lượng Hải ThuyềnCoastal Junk Force),由地方军戎克船和民间渔船组成,以巡逻北纬17度南北越交界处DMZ)附近的水域。之后商船部队扩大为沿岸巡团(Duyên Đoàn),巡逻范围也进一步地完全涵盖了长达1,200英里(1,900千米)的南越海岸线。然而该部队的指挥权仍隶属于地方军[1][3],直到1965年时才纳入海军体系,当时海军的舰艇数量约有100艘[2]

规模膨胀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员数 ...

1950年代晚期的南越海军借由接收美国海军的舰艇和人员训练,进行现代化和进一步发展[1]。至1961年时,全军共有5,000名官兵、197艘小型舟艇、23艘船舰,其中多为中型登陆舰LSM),此等规模仍不足以使南越当局应付成长中的军事威胁。1962年至1964年间则是一个显著的分水岭,南越海军的规模在之后展开飞快扩张,陆续建设了更多的训练设施、维修基地及支援设施,改善了通信设备和作战网络,也强化了组织架构和行政体系,舰艇数扩充到44艘,官兵也增至8,100人[2]

随著这种趋势继续持续下去,至1967年底的南越海军已有人员16,300名、船舰65艘、河道突击队(River Assault GroupRAG)所属舟艇232艘、290艘戎克船、其他类型的船只52艘。1968年内,南越海军将训练项目的改善和扩充作为优先要务,以期待能在未来增加对战争的投入和任务的担当,以及妥善利用美国援助的军事装备。1968年年底,已制定了将大部分美国海军驻越军备让渡给南越的计划[2]

Remove ads

美援撤出

1969年早期,美国总统尼克森宣布推行“越南化英语Vietnamization政策”,旨在使美军逐步从越南战场撤离,其中海军部分称作“及早交返计画”(ACTOVAccelerated Turnover to the Vietnamese),包含了将美军河上舟艇、沿海船舰分阶移交给南越海军,水上作战指挥权也交还给南越海军司令部。同年中旬,南越海军已自力执行河道突击行动,原先负责的美军机动沿河部队英语Mobile Riverine Force退出任务,同时将64艘河上突击艇引渡给南越海军。1970年年底,美国驻越海军终止了所有在南越的军事活动,移转予南越海军的共有293艘河道巡逻船及224艘河上突击艇[4]

1970年及1971年时,美军亦将越南海岸区和外海的巡逻事务移交给南越海军,美国海军还转移了4艘美国海岸防卫队巡逻艇、一艘雷达哨护航驱逐舰(DER)、一艘战车登陆舰LST)及数艘港口巡逻艇、水雷艇和支援船。南越海军在1972年8月获得了驻越美国的最后16处沿岸雷达站,并接下整个南越海岸的巡逻任务[4]

除了船舰部份之外,美国也让出了数座海军支援设施。美湫的海军设施在1969年11月成为首批移交的基地,末批则是1972年4月的茹𦨭平水金兰湾岘港等地的设施。至1973年时南越海军已扩张为人员42,000名、船舰量1,400艘的大型海军部队[4](672艘两栖舰艇、20艘水雷艇、450艘巡逻艇、56艘勤务船和242艘戎克船)。

Remove ads

越战末期

1973年至1974年,美国基于《巴黎和平协约》而大幅削减对南越军的金援,使南越海军被迫减少一半的行动,河道作战及巡逻活动也减少了70%。而为了节约补给物资的消耗,600艘河上/港内舟艇及22艘船舰遭到闲置[4]

1974年1月19日,南越海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为了岘港以东200海里(370千米)处的西沙群岛主权而爆发小规模战斗,南越方面由海军上校何文锷(Hà Văn Ngạc)指挥作战。最后日早号扫雷舰英语USS Serene (AM-300)Nhật TảoHQ-10)在战斗中被击沉。李常杰号巡防舰英语RVNS Ly Thuong Kiet (HQ-16)Ly Thường KiệtHQ-16)严重受损、陈庆馀号巡防舰英语USS Forster (DE-334)Trần Khánh DưHQ-4)和旗舰陈平仲号巡防舰英语RVNS Tran Binh Trong (HQ-05)Trần Bình TrọngHQ-5)则受到轻伤。解放军在此战后拿下了西沙群岛。

1975年春,北越越南人民军迅速袭卷南越的中北部地区,4月30日即攻下西贡。南越海军上校杜剑Kiem Do)随即执行了之前暗中拟定的船舰撤离计划,其中南越海军舰艇和民间船只共计35艘,载运了3万名水兵,外加海军人员眷属和其他难民,航向南中国海,加入了驶往菲律宾苏比克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船阵中[5]。之后这些前南越海军的船只,大部分都编入菲律宾海军之下[4],但少数船只,如兰江号中型登陆舰(Lam GiangHQ-402)、HQ-474号给油舰和轿马号炮艇(Kéo NgựaHQ-604)则是将登船人员转移到其他舰上后,在外海凿沉[6]

Remove ads

组织架构

舰队司令部

南越海军舰队司令官是海军作战部长的下辖职位,负责管理海军各级船舰的备妥事宜,并监督、安排船舰在沿岸海域、河川及桢沙特别区英语Rung Sat Special Zone的作战。所有舰队司令部所属船舰以西贡港为根据地,通常在完成外地部署后才会返回西贡母港。而派遣至外地时,作战指挥权则属于当地的军区指挥部。

最初划分为五个海上区域。1963年10月调整成为四个海军活动区。1965年4月,最终确定为四个海岸区。以下列出各区域所在地及出动港口[2]

Remove ads

小舰队

南越海军共有两支小舰队,分别负责巡逻和后勤[2],由巡逻艇构成的第1小舰队下辖有数支战队,巡逻装备包含了登陆支援艇英语Landing Craft Support和通常专用于沿河区、桢沙特区的步兵登陆艇,这些舰艇偶尔会归属于沿海区指挥部管辖。行动职务的要求,是任何时刻都需有一半的巡逻部队投入部署,而每艘船在一次巡逻中要有40至50天出海。分派至沿河地区的舰队司令部船只负责提供舰炮支援英语naval gunfire support或是执行河域中的主流巡逻任务。同时也派遣一支河道巡逻部队,在介于柬埔寨边境和南海出海口中间的湄公河流域执行船舰护卫任务[2]

第2小舰队的舰艇则以后勤船只为主,下辖两支战队,负责支援南越各地的海军基地和部队。后勤用船在行政上归舰队司令管辖,作战上归后勤副参谋长(隶属于南越联合参谋本部的中央后勤司令部)管辖[2]

训练

南越海军的训练机构为海军司令部的海军训练局,其他训练中心则位于西贡芽庄金兰湾等地[2]

西贡海军造船厂

西贡海军造船厂占地约57英亩(230,000平方米)位于西贡河西南岸,距离该江出海口南中国海海岸的交界处约30英里(48千米),号称当时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单一工业设施。该基地由法军建造于1863年,作为一处主要的维修和补给站。1969年时该处的从业员共达1,800人,负责各类军用船舰的修缮、检验工作,以使南越海军得以进行海岸巡逻任务[2]

历任指挥官

更多信息 名字, 越语名字 ...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