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都夜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都夜曲》为台语歌词创作人陈达儒与作曲家郭玉兰艺名(雪兰)女士于日治时期昭和十三年(1938年)所创,原名《南京夜曲》,二战后经更动歌词而成为《南都夜曲》。庄永明评价此曲认为“不仅陈达儒的词好,郭玉兰曲子亦佳”,而郭玉兰作为日治时期台语流行歌曲寥寥可数的女性创作者来说,“南都夜曲一曲已足令她留名闽南语歌坛”。

事实速览 汉字, 白话字 ...

据陈达儒所述,南京夜曲的歌词内容,原本是描写一位台湾“公学校”女训导到南京旅游时所见之景物,主要描述中国江南酒楼艺旦的处境与心情。二战后后因陈达儒认为南京为中国之地名而有所忌讳,曾经修改歌名与部分景物。

1961年叶俊麟将这首歌重新作词,由张美云演唱,在亚洲唱片灌录,歌名为“草山夜曲”。1967年南星唱片郭一男将歌词中的南京换掉,改为“南都夜曲”,同年,胡美红在亚洲黑胶10吋唱片灌录发行,先是将歌词改为台北的“省都夜曲”,之后重新出版12吋唱片将歌名改为“淡水夜曲”、黄秋田则改唱为“台北夜曲”。[1]而后南星唱片发行方瑞娥演唱的“南都夜曲”做为专辑主打歌,凤飞飞1977年也灌录此曲[2],大为流行,就此以《南都夜曲》之名传唱于世。

Remove ads

歌名与景物的修改

庄永明以陈达儒早年自费出版“歌仔簿”发现此曲原名为“南京夜曲”,上有陈达儒亲笔更动笔迹,主要是描写台湾“公学校”女训导到南京旅游时所见之景物的心情写照,但为何“南京”改为“南都”,庄永明认为已不可考了[3]。有说法称台湾战后时期,因歌词内容有影射南京国民政府之嫌,流行歌坛为避免冒犯政府,分别将歌名以及关于南京的词汇景色修改。直到歌名改为南都台南雅称),歌词中的南京地形地物,如紫金山秦淮江水等,修正为安平港等台南风土等,才定版而成为普遍公认的歌曲。

表达女性爱情观

学者施又文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包括《南都夜曲》在内的13首表达女性爱情观,研究发现总结出“当代台语流行歌曲反映的女性爱情,在爱情的表白上是压抑保守、内敛含蓄;在态度上是委曲、执著等待;在信仰上甚至则归诸宿命。”[4]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