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尔巴拉战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卡尔巴拉战役(Battle of Karbala),公元680年10月10日发生于巴格达西南的卡尔巴拉穆罕默德的外孙、什叶派领袖侯赛因·本·阿里率领自己的支持者对抗前来镇压的倭马亚王朝叶齐德一世的大军。最终前者全军覆没,阿里之子侯赛因阵亡。

卡尔巴拉是伊拉克中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巴格达西南约100公里处1。作为卡尔巴拉省的省会,该市2024年估计人口为690,100人。[1][2] 卡尔巴拉在伊斯兰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什叶派穆斯林而言。公元680年10月10日,著名的卡尔巴拉战役在此发生,穆罕默德的外孙、什叶派领袖侯赛因·本·阿里在此殉难。自那时起,卡尔巴拉成为什叶派最重要的圣地之一,地位仅次于麦加、麦地那和纳杰夫。[3]

城市内最著名的地标是侯赛因清真寺和阿巴斯清真寺,分别是侯赛因和其弟阿巴斯的陵墓。这两座清真寺每年吸引数百万什叶派朝圣者前来朝拜。卡尔巴拉每年举行两次大型宗教活动: 阿舒拉节:在伊斯兰历穆哈兰姆月的第十天,纪念侯赛因殉难。 阿尔巴因节:在阿舒拉节后的第40天,是更大规模的朝圣活动。 这些活动期间,来自伊拉克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数百万朝圣者涌入卡尔巴拉,其中很多人选择步行朝圣。这使得卡尔巴拉成为伊拉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其经济主要依赖朝圣旅游业和农业。[4][5] 卡尔巴拉城区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是宗教中心,新城则是现代化的住宅区。全市拥有100多座清真寺和23所宗教学校,彰显了其作为宗教文化中心的地位。[6]

Remove ads

政治背景

Thumb
Yazid I发行的硬币,遵循萨珊王朝图案,在Basra铸币厂铸造,纪年AH 61年(公元680/1年),即卡尔巴拉战役发生之年

在第三任哈里发Uthman于656年被叛军刺杀后,叛军和Medina市民宣布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Ali为哈里发。穆罕默德的一些同伴,包括Talha ibn Ubayd AllahZubayr ibn al-Awwam以及时任叙利亚总督的Mu'awiya ibn Abi Sufyan,以及穆罕默德的遗孀A'isha,都拒绝承认阿里为哈里发。他们要求为Uthman的遇害复仇,并通过shura(协商)选举新哈里发。这些事件引发了First Fitna(第一次穆斯林内战)[7]。当阿里被哈瓦利吉派成员Abd-al-Rahman ibn Muljam刺杀于661年后,他的长子哈桑继任哈里发,但不久后与Mu'awiya签署了和平条约以避免进一步流血冲突[8]。条约规定哈桑将权力移交给Mu'awiya,条件是Mu'awiya要做一位公正的统治者,并且不建立王朝[9][10][11][a]。670年哈桑去世后,他的弟弟侯赛因成为Banu Hashim家族,也就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家族的领袖[14]。尽管他父亲的支持者在Kufa宣誓效忠于他,只要Mu'awiya在世,他都遵守哈桑与Mu'awiya之间的和平协议[8]。 卡尔巴拉战役爆发于Yazid I继位危机的背景下[15][16]。676年,Mu'awiya指定其子Yazid为继任者[17],历史学家Wilferd Madelung认为这是对哈桑—Muawiya协议的违反[8]。这种世袭制在伊斯兰历史上没有先例,从多个方面引发了反对[18]。Mu'awiya在大马士革召开shura协商会议,通过外交和贿赂说服众多省份代表同意他的计划[19]。随后他命令时任麦地那总督Marwan ibn al-Hakam向包括侯赛因在内的多位有影响力的穆斯林宣布此决议。Marwan在宣布时遭遇抵制,特别来自侯赛因、Abd Allah ibn al-ZubayrAbd Allah ibn UmarAbd al-Rahman ibn Abi Bakr,他们都是穆罕默德的重要同伴的后代,有资格角逐哈里发之位[20][21]。Mu'awiya前往麦地那,强迫这四位反对者让步,甚至以死相威胁,但他们仍拒绝支持他[22][19]。尽管如此,Mu'awiya还是让麦加人民相信这四人已效忠,并获得他们对Yazid的效忠。在返回大马士革途中,他也获得了麦地那百姓的效忠。此后再无人公开反对Yazid继任的计划[22][19]。据历史学家Fitzpatrick和Walker称,Yazid的继位被视为“伊斯兰历史上的异例”,使政体从“协商制”转变为君主制[23]。Mu'awiya于680年4月去世前,警告Yazid侯赛因和伊本·祖拜尔可能反对其统治,并命令他如果被挑战就镇压他们。同时,叮嘱Yazid要谨慎对待侯赛因,不能流其血,因为他是穆罕默德的外孙[24]

Remove ads

序幕

在继位后,叶齐德命令麦地那省长瓦利德·伊本·乌特巴·伊本·阿布·苏菲扬必须获得侯赛因、伊本·祖拜尔和阿卜杜拉·伊本·奥马尔的效忠,如有必要可使用武力。瓦利德寻求他的倭马亚亲戚马尔万·伊本·哈卡姆的建议,马尔万建议应强迫伊本·祖拜尔和侯赛因宣誓效忠,因为他们很危险,而伊本·奥马尔则无威胁,可以放任不管。[25][26] 瓦利德召见两人,但伊本·祖拜尔逃往麦加。侯赛因应召到场,但拒绝在秘密会议环境中宣誓效忠,建议应公开进行。马尔万告诉瓦利德应将侯赛因监禁或斩首,但因侯赛因与穆罕默德有亲缘关系,瓦利德不愿对他采取行动。几天后,侯赛因离开麦地那,前往麦加,未承认叶齐德。[27] 他于公元680年5月初抵达麦加,[28] 并停留至9月初。[29]

侯赛因在库法拥有相当多的支持。库法曾是他父亲及兄长在位期间的哈里发首都。在首次内战即第一次菲特纳期间,库法人曾与倭马亚及其叙利亚盟友交战,这五年战争最终建立了倭马亚哈里发国。[30] 他们对哈桑退位感到不满,[28] 并对倭马亚统治怀有强烈怨恨。[30] 侯赛因在麦加时,收到来自库法阿里派支持者的信件,告知他们对倭马亚统治感到厌倦,认为此统治压迫严酷,且无合法领导者。他们请求侯赛因领导反抗叶齐德的起义,并承诺若侯赛因同意援助,将罢黜倭马亚任命的库法省长。侯赛因回信表示真正的领导者应遵循《古兰经》,并承诺以正义引导他们。随后他派堂兄Muslim ibn Aqil前往库法评估形势。伊本·阿基尔广泛吸引支持,向侯赛因汇报形势,并建议侯赛因立即前往。叶齐德因库法省长努曼·伊本·巴希尔·安萨里消极不作为,将其罢官,任命巴士拉省长阿卜杜拉·伊本· زياد为新省长。伊本·زياد的镇压和政治操作使得伊本·阿基尔的支持者逐渐减少,最终被迫过早宣布起义,起义失败,伊本·阿基尔身亡。[31] 侯赛因还曾派遣使者前往伊拉克另一驻军城市巴士拉,但使者未能获得支持,很快被逮捕处决。[8] 侯赛因未察觉库法政治形势变化,决定出发。Abd Allah ibn Abbas和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劝他不要前往伊拉克,若执意前往,则不要带妇女儿童同行。然而,由于伊本·祖拜尔自身谋求领导,对侯赛因的劝告诚意多被历史学者质疑,且他被认为希望尽快除掉侯赛因。[8][29][31] 尽管如此,伊本·祖拜尔提出若侯赛因留在麦加,他愿意支持侯赛因从这里领导反对叶齐德的运动。侯赛因拒绝了此建议,理由是他痛恨圣地内的流血事件,[32] 并决定继续执行他的计划。[31]

Remove ads

前往库法的旅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