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德尔·阿卜杜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德爾·阿卜杜拉
Remove ads

卡德尔·阿卜杜拉波斯语قادر عبدالله荷兰语Kader Abdolah;1954年11月12日)本名侯赛因·沙加地·加耶马哈米·法拉哈尼波斯语حسین سجادی قائم‌مقامی فراهانی荷兰语Hossein Sadjadi Ghaemmaghami Farahani),伊朗裔荷兰籍作家、诗人和专栏作家。他以在他的荷兰语作品中融入波斯文学主题著称,最知名的作品包括《清真寺之家》、《国王》和《天书:我父亲的笔记本》,已被翻译成三十种语言[1][2]

事实速览 卡德尔·阿卜杜拉,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侯赛因·沙加地·加耶马哈米·法拉哈尼于1954年出生于伊朗阿拉克,自幼于伊斯兰家庭中成长,十二岁开始著迷于西方文学[3]。1977年,他自阿拉克科学院(今阿拉克大学英语Arak University)物理系毕业,之后到巴列维港(今安扎利港)的伊朗海军服兵役。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时,他加入左翼阵营,反对沙王和后来的何梅尼政权。他结合了两位在抗战时期被杀害的库德族裔人士-卡德尔和阿卜杜拉-的名字,以“卡德尔·阿卜杜拉”作为自己的笔名,以纪念这两位朋友[1][3]。阿卜杜拉随后于1988年以政治难民身分逃难到荷兰,最初落脚在阿珀尔多伦的一个难民庇护中心[3][4]。短短五年,阿卜杜拉便精熟了荷兰文,并在199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荷兰文著作《鹰》(De adelaars[4]。阿卜杜拉以这本短篇故事集获得“金驴耳奖英语Gouden Ezelsoor”的肯定。四年后,阿卜杜拉再出版他的首本小说作品《空瓶之旅》(De reis van de lege flessen)。2005年,他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清真寺之家》,登上荷兰畅销书榜。该书并在2007年鹿特丹商报英语鹿特丹商報荷兰广播基金会(NPS)主办的网路投票活动中,被票选为荷兰史上最佳小说第二名[2]

阿卜杜拉于2006年在莱顿大学担任客座作家[5]。他现定居于台夫特[6]。2009年,卡德尔·阿卜杜拉获颁格罗宁根大学神学与宗教研究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因为他“成功且独树一格地向世人展现了伊斯兰教的另一面”[3]

Remove ads

奖项与荣誉

著作列表

  • 1993年 – 《鹰》(De adelaars
  • 1995年 – 《姑娘们与游击队》(De meisjes en de partizanen
  • 1997年 – 《空瓶之旅》(De reis van de lege flessen
  • 1998年 – 《米尔扎》(Mirza
  • 2000年 – 《天书:我父亲的笔记本》(Spijkerschrift
  • 2001年 – 《手提箱》(De koffer
  • 2001年 – 《海中花园》(Een tuin in zee
  • 2002年 – 《凯莉莲与戴内》(Kélilé en Demné
  • 2002年 – 《索菲亚的悲伤》(Sophia's droë vrugte
  • 2003年 – 《肖像画与一个古老的梦》(Portretten en een oude droom
  • 2003年 – 《大篷车》(Karavaan
  • 2005年 – 《清真寺之家》,或译《大巴扎》(Het huis van de moskee
  • 2008年 – 《信使》(De boodschapper)与《古兰经》(Koran
  • 2011年 – 《国王》(De koning
  • 2011年 – 《乌鸦》(De kraai
  • 2014年 – 《飞越艾瑟尔河的鹦鹉》(Papegaai vloog over de IJssel
  • 2016年 – 《色兰,欧洲!》(Salam Europa!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