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2011年社会经济及种姓普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2011年社会经济及种姓普查 (英语:Socio Economic and Caste Census 2011,简称SECC),是为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而进行的。[1][2][3][4]该国由总理曼莫汉·辛格领导的政府在2010年经由国会两院(即人民院(下议院)及联邦院(上议院))讨论后, 批准进行这项普查。[5]SECC 2011并非依据《1948年印度人口普查法》进行,因此并未委由印度总登记官暨人口普查局长执行。[6]这项普查涵盖印度所有邦和联邦属地,首批调查结果于2015年7月3日由联邦财政部部长阿伦·贾特利公布。[7][8][9]SECC 2011也是印度首次采用电子手持设备进行的"无纸化"普查,在全国640个县同步展开。[10][11][12]印度乡村发展部已决定,在其所有计画中(例如圣雄甘地全国乡村就业保障法案、印度2013年国家粮食安全法和迪恩·达亚尔·乌帕德亚亚乡村技能计画)都会使用SECC 2011的数据。[13]SECC 2011是自1931年印度人口普查以来,首次进行的种姓普查。[14][15]这个普查于2011年6月29日,在西特里普拉县Hazemara区块的Sankhola村启动。[16][17]
Remove ads
历史
当时印度两个主要政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人民党的内部对于是否进行种姓普查,存在分歧的意见。[18][19][20][21]时任人民院反对党领袖苏什玛·斯瓦拉杰支持种姓普查的想法,[22]而时任联邦内政部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则以普查时计算种姓存在实际困难为由表示反对。[23][19]SECC 2011的数据还将用于识别受益人,并扩大"直接福利转帐计画",这是印度政府基于"简称为JAM的 (总理人民财富计画-身分证-行动治理)"三合一概念所制定的计画。[24][25]SECC 2011也针对其他面向进行统计,例如印度的"人工扒粪" (Manual scavenging) 和"跨性别者" (Transgender) 人数。[26][27][28]SECC 2011并非依据《1948年印度人口普查法》规定进行,[29][30][31]此次调查是让该国公民出于自愿提供资讯,而非强制性披露。[32]SECC 2011是印度政府继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普查之后,第四次为印度贫穷线以下家庭进行辨识,以便发放各种福利而进行的普查。[33]最近一次的贫穷线普查是在2002年进行,当时的程序是针对每个乡村家庭的13项指标收集资讯,并为每一项给予评分。[34]印度首次进行种姓普查是在1881年。[35][36]印度中央政府于2017年1月接受建议,决定在乡村地区的社会福利计画中,用"社会经济种姓普查" (Socio-Economic Caste Census) 来取代"贫穷线",以此筛选农村地区社会福利计画的受惠者,并向其拨付补助经费。[37] SECC 2011由三个独立的机构进行,[38]但整体上由印度政府的乡村发展部协调:
- 乡村地区普查:由乡村发展部负责。
- 城市地区普查:由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贫部负责。
- 种姓普查:由内政部下属的印度总登记官暨人口普查局长负责。
SECC 2011取得的数据已交由一个由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副主席阿尔文德·帕纳加里亚领导的专家小组进行分析。[39]专家小组由印度社会正义与赋权部和印度部落事务部成立,然后才对外公布。[40]
Remove ads
2014年7月发布的种姓普查结果
由印度总登记官暨人口普查局长负责执行的SECC 2011,共整理出46,730,034个类别的种姓、亚种姓、同义词、不同姓氏、以及种姓中的Template:哥特拉和宗族名称。[41][42][43][44]这些种姓数据于2014年11月被发送至各邦,以便合并并整合种姓总数。[45][46]印度政府于2015年7月28日表示,在种姓资料中总共发现81,958,314处错误,其中各邦和联邦属地已更正67,381,119处。[47]然而仍有14,577,195处错误有待更正。[48][49][50]一份由国会乡村发展委员会于2016年8月31日提交给人民院议长的报告指出,98.87%的个人种姓和宗教数据无误。[51]总登记官暨人口普查局长办公室指出,在总计118,640,377名SECC普查人口中,有13,477,030人的资料存在错误。[52][53]
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记录该国有116.5万农村无家可归者,而在社会经济及种姓普查 (SECC) 中,无家可归人口数目只有61万。
SECC 2011的乡村初步数据显示:
- 表列种姓 (Scheduled Castes) 占总人口的18.46%(1.588亿人)
- 表列部落 (Scheduled Tribes) 占总人口的10.97%(9,270万人)
- 其他种姓占68.52%
- 无种姓与部落家庭占2.04%(365.7万人)。[32]
Remove ads
SECC 2011普查报告
被认定为"贫穷"家庭。[55]
- 乡村地区有5,370万个家庭(占29.97%)"无地,且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体力劳动"。
- 多达2,370万个乡村家庭(占13.25%),住在只有一间房间、且墙壁和屋顶由不耐久材料 (kachcha) 搭建的房子里。
- 乡村家庭中有21.53%(即3,860万户)属于表列种姓/表列部落 (SC/ST) 类别。
- 印度56%的乡村家庭未拥有农地。[56][57]
- 在印度8.84亿的乡村人口中,36%是文盲。此比例高于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所记录的32%。[58]
- 在印度64%的乡村识字人口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没完成小学学业。
- 在1.791亿个乡村家庭中,有60%属于贫穷或是弱势。[59]
- 35%的印度城市家庭被认定为弱势。[60][61]
- 74.5%(1.334亿)的乡村家庭,其家庭最高收入者的月收入仅为5,000印度卢比。[62][63]
- 乡村地区只有5.4%的人完成高中学业。
- 只有3.4%的乡村家庭人口中拥有大学学历。[64]
- 在所有乡村家庭中,有4.6%缴纳所得税。
- 14%的乡村家庭成员受雇于政府或私人企业。
- 全国有180,657个家庭以人工扒粪为生。其中马哈拉什特拉邦的此类家庭数量最多,有63,713个,其次是中央邦、北方邦、特里普拉邦和卡纳塔卡邦。[65]
- 超过48%的乡村人口为女性。[66]
- 在印度12.108亿总人口中,有4.472亿人为文盲,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67]
- 印度乡村人口中,跨性别者占0.1%。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孟加拉邦、古吉拉特邦、奥里萨邦和米佐拉姆邦的比例最高。
- 军方和准军事部队未被纳入SECC调查。
- 由卡纳塔卡邦落后阶层委员会 (Karnataka State Commission for Backward Classes) 执行的《2015年卡纳塔卡邦社会经济普查》已公布在官方网站上。[68][69]此普查于2015年4月11日启动,[70]共有133,000名普查员进入每个村庄、城镇和街道,收集该邦约6,600万人的宗教、种姓、教育、社会和经济状况数据,总计涵盖约1,260万个家庭。[71]
- 卡纳塔卡邦政府的社会福利部可能会在邦加罗尔对23.7万个家庭进行第二轮种姓普查,[72]因为上一轮普查只涵盖邦加罗尔总计2,116,949个家庭中的188万户,覆盖率为88.82%。[73]
- 喀拉拉邦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位居全国榜首。[74]
- 1%的乡村家庭只有市内电话,没有行动电话。68.35%的乡村家庭唯一使用的电话是行动电话。[75]
批评
SECC 2011所得的数据因其不可靠性而受到一些专家的批评。[76][77]有批评指出种姓相关数据被刻意隐瞒,[78][79]与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中隐瞒宗教数据类似,[80]2011年人口普查的宗教数据最终于2015年8月25日由印度政府发布。[81][82][83]出身于比哈尔邦的国会议员拉鲁·普拉萨德·亚达夫于2015年7月13日领导游行,要求中央政府公布SECC的种姓调查结果。[84][85][86]两位出身于坦米尔那都邦的政治人物M·卡鲁纳尼迪和安布马尼·拉马多斯也要求公布种姓普查数据,因为这有助于证明坦米尔那都邦现有69%的落后阶层配额数字合理。[87][88][89]像尼蒂什·库玛尔(出身于比哈尔邦)和维拉帕·莫伊利(出身于卡纳塔卡邦)的政治人物也指责中央政府隐瞒种姓普查数据,ref>Bihar polls: Nitish-Lalu alliance uses caste census against BJP. India Today. 2015-07-26.</ref>[90]联邦部长拉姆·维拉斯·帕斯万则呼吁在发布前对SECC 2011的种姓数据进行全面分类。[91][92][93][94][95]印度人民党领导人苏希尔·库马尔·莫迪呼吁,在公布种姓数据前,应先纠正全印度1,460万人的错误资料,其中包含比哈尔邦的17.5万人。[96]根据1980年的曼达尔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其他落后阶层 (OBCs) 占全国总人口的52%。然而到2006年印度统计与计画实施部进行的国家抽样调查时,数字已缩减至41%。[97][98][99][100][101]以下表格显示的是各宗教人口按种姓类别的分布,数据来自国家抽样调查第55轮(1999-2000年)和第61轮(2004-05 年)的普查,并将其附表1和附表10的可用样本合并。[102]在1979-80年成立的曼达尔委员会最初名单中,其他落后种性和社区的数量为3,743个。[103][104][105][106]根据国家落后阶层委员会的资料,2006年中央政府其他落后委员会名单中的种姓数量已增加到5,013个(大多数联邦属地的数字并未包含于其中)。[107]
Remove ads
参见
- 2022年比哈尔邦种姓调查
- 印度种性普查
- 印度2027年人口普查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