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卷尾斑袋貂

袋貂科斑卷尾袋貂属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卷尾斑袋貂
Remove ads

卷尾斑袋貂学名Spilocuscus rufoniger,英语:Black-spotted cuscus),又称“黑斑袋貂[2],是一种有袋类动物,属于袋貂科。该物种颜色鲜艳,是除袋猫外体型最大的袋貂科动物,于新几内亚北部森林中发现。由于滥捕与栖息地破坏,卷尾斑袋貂的数量已急遽减少,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1]

事实速览 卷尾斑袋貂,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特征

卷尾斑袋貂是袋貂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成年的卷尾斑袋貂的平均重量可达6至7公斤(13至15磅),身长约120厘米,雌性体型较雄性大。皮毛浓密,呈红、黑色相间,并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颜色。雌性毛色为块状分布,雄性则为点状分布。雌性育儿袋前开,并有四个乳房[3]

头部呈圆形,鼻子短而尖,额颅骨凸出,眼睛大且分离,内耳有稀疏短毛[4]

前爪弯曲,尖端锐利便于攀爬。前爪的前两指与后三指相对。后脚的脚趾用于抓取物体和树枝,没有爪子,第二和第三趾融合在一起。尾巴的尖端裸露,下方有茧纹,便于拾取食物[3]

习性

卷尾斑袋貂是夜行性树栖型动物,只有少数时间会在地面活动。它们行动缓慢,喜欢独居,并有强烈的地盘意识与攻击性[3]

栖息地

卷尾斑袋貂是新几内亚岛的原生种,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未开发山地,热带森林、次生林和丛林地区[3]

保育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自2010年以来,卷尾斑袋貂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4]。由于栖息地遭到人为破坏,该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卷尾斑袋貂也因肉与毛皮而遭到滥捕[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